讀詩三首。徐竟勛傳來詩作〈筆名〉,描述「我」收到來自阿富汗、俄羅斯、巴勒斯坦、索馬利亞及伊朗航空母艦的登入請求,試圖複製或竊取「我」的個人身份,書寫網絡時代人們逐漸迷失,個人邊界開始模糊並遭到侵蝕;張振皓的〈我將死在這片黑泥裡〉裡,以「食風的稻草人」為開首不斷置換場景,各處都纏繞著死亡與絕望,即使黎明再次蘇醒,亦不過是黑夜前的前哨;曜源孜作品〈酥油茶〉書寫古道上的漢商穿越橫斷山脈,來到藏族地區,與當地文化交融的過程,呈現出一種溫暖而神秘的氛圍。 (閱讀更多)
蔡傳鎮傳來小說。「我」作為剛做完手術的貓,在半昏半醒的時時候感覺到她撫摸著腦門,她總在出門前要磨娑「我」的腦瓜,有時更用上鼻尖啄「我」,說要汲取「我」的費洛蒙。為使「我」恢復元氣,開著電視播放動物在草地奔跑的畫面。然而「我」只懂依賴她的呵護,渴望她以肉身與愛,給予「我」溫暖的擁抱。 (閱讀更多)
黃戈傳來以「超人」為題的散文。他指出《超人迪加》作為他的童年回憶,有著無可磨滅的地位,每集都有特定主題,但其描寫的神性與人性,是整部劇的關鍵思辨,甚至挖掘出克蘇魯神話的暗影。黃戈藉由回憶該劇的經歷,探討懷舊情感、人性與神性的交織、文化版本的差異、成長過程中對童年記憶的重新解讀,以及他對自我身份的反思。 (閱讀更多)
周丹楓傳來以純粵語書寫的小說,書寫Tracy陷入了對幸福的迷思。她與男友Peter的關係看似穩定,卻因平淡而令人窒息。若希望對抗孤獨,便需模仿明星、網紅及身邊富有的朋友好讓自己融入社會中,且需令自己變得脆弱,才能成為某群體的一份子,獲得認同感。我們活在一個「它的自我世界入面,呢度得一個世界,所有事都以這個世界為標準,其他全部都可以係錯或者假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