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走到一半,便進入「水無月」。「水無月」本為日本舊曆六月的別稱,明治維新後改用新曆,有關別名也改由新曆月份承繼。若不深究語源,單以漢字直解,把「水無月」看作無水的月份,則難以對應古都梅雨連連的六月印象。其實「水無月」中的「無」是連體助詞,「水無月」乃「水之月」的意思。 (閱讀更多)
《酒徒》是一部意識流小說嗎?有點文學認知的人,務信答案是不!現代文學百年,要是我們追溯到海派「洋場惡少」(魯迅語)施蟄存的《現代》雜誌,以鬯先生不無影響。 (閱讀更多)
每個人都有情緒低落之時,我不想籠統全部稱為抑鬱,當然Kate Spade確實是深 受抑鬱症困擾。但若果你也有想殺死自己的時刻,不如找一個身邊比你年長的 人,想想他跟你距離有多少年,就是你還有多少年去扭轉局面。 (閱讀更多)
與劉以鬯的親近是內在的與外在的,而文學閱讀與創作是必經的中介。《酒徒》號稱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將「意識流」這種現代主義技法與香港彈丸小地的社會現實結合在一起,記下了在物慾欲橫流的社會中文人的痛苦掙扎,成為香港永不褪色的社會寓言。本擁有高尚理想和傑出文學才華的酒徒們,只能賣文維生,寫武俠小說和色情小說這類大眾商品,理想與現實傾軋不止:「不喝酒,現實會好似一百個醜陋的老嫗終日喋喋不休。」無論是文學青年還是一般大眾,紅顏還是老人,都不能了解他、撫慰他。但我認為,《酒徒》的訊息雖是沉溺的,酒徒們或者被現實打敗、靠酒精渡度日——但酒的世界褪去世俗常規,一如意識流的世界打破日常溝通語言之常規,如此便在現實維度以外,闢出內心與意識的真實維度。此為藝術創造的勝利,內心超越現實的勝利,語言與意象的勝利。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