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映嵐專欄:火宅之人】店鋪

專欄 | by  查映嵐 | 2020-02-03

最近我因為工作關係,經常在上環活動。從我住的地方到工作的地點,剛好是最適合搭電車的距離,所以通常就搭我喜歡的叮叮過去,大概讀二三十頁書就到了。那天,我正在埋頭讀日本攝影師森山大道與年輕人的對話,突然飄來一陣經血的氣味。我嚇了一大跳,立即想是不是自己...?但日子來說不太可能,於是又瞄一瞄兩旁的師奶,深怕是其中一人正汩汩而流還不自知... 一抬頭,原來只不過是,電車剛好經過海味街。可能天氣關係,又可能剛好碰上鹹魚的進貨日,那陣鹹腥味比平常還要濃烈,不過既知道不是近身的人散發的氣味就鬆了一口氣。


內心小劇場上演之際,忽然就想起西西那篇有名的散文《店舖》。老實說,我只是想起作者名和篇名而已,內容什麼的完全想不起來,因為根本就沒讀過。雖然在我考會考的年代,《店舖》是中文科範文之一,理論上所有考生都必須讀;但因它算是冷門課文,而且前一年的考卷還出過題,信奉效益主義的我自然果斷放棄,老師教到這篇時也就睡得心安理得。


因此,我在多年之後的今天才找來《店舖》,打算認真讀讀。神奇的是,西西果然就是寫上環,文章的「上環感」,似乎越過文本本身直達我的潛意識了,所以我才會在同一地點嗅到濃烈鹹魚味的時刻想起這篇我未曾讀過的文章。這次一讀,倒是讀出興致來:西西不僅描寫店舖的外貌與內容、裝飾和商品,有氣味有聲音也有顏色,她還將店當成人物般,寫他們的個性,讀來真是趣味盎然,好想鑽進那個時空,飽覽一番那些「涼茶鋪、雜貨店、理髮店、茶樓、舊書攤、棺材店、彈棉花的繡莊、切麵條的小食館、荳漿鋪子」。


《店舖》發表於1975年,那個近半世紀前的老上環,幾乎是完全消失無蹤了。像香港這樣的一座都市,變幻就是恆久的定律,《店舖》裡的西西卻渴望按下暫停鍵,因為唯有讓高速滑動的輪子暫竭,她才可能細看「每一間店,店內的每一個角落以及角落裏的每隻小碗,甚至碗上的一抹灰塵」。筆觸雖然活潑,卻寫出一種不可能的情,因此也有哀愁。


我認識上環時已經晚了。繡莊、涼茶舖、舊書攤大多被一路飊升的租金趕跑了,換成連鎖店、咖啡室、高級餐廳,不過還是有一些被時間遺忘了的店,從《店舖》的時代一直存留到現在。曾經位處海傍的海安㗎啡室開業於1952年,海岸線早就向北移了,店子外觀和內部裝潢仍舊是濃濃「古早味」,店裡還有「禁止吐痰」的告示,也貼著上環海皮五十年代的照片,提醒食客它的悠久歷史——畢竟在香港,六十多年算是相當漫長的時光了,當然得好好利用作賣點。另一家老店則是位於水坑口街——就是1841年英軍搶灘登陸香港的地點——的雜貨舖朱榮記,開業於1959年,售賣舊式日用品的。店裡鋪天蓋地都是貨物,紅膠豬錢罌、駱駝牌熱水瓶、公雞碗、雞毛掃、鋅鐵信箱、洗衫板... 許多在廿一世紀已經不太有人在用的物品;與其說是商店,倒更像是時間膠囊。


其實,我和上環一點也不熟,只是住過一年而已,雖然心虛但還是勉力扮演地頭蟲。這是因為我一直羨慕別人有屬於自己的小區,有從小光顧到大的店,彷彿他們存在是完全鑲嵌在某個地區的,連細胞都浸透了那地方的氣味,就算搬離了也不會改變。在我的想像中,那大概等同於船擁有錨的意思吧。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查映嵐

寫字的人,專業是當代藝術評論,有時寫散文、訪談、書評、電影隨筆。合著有《農人の野望︰大地藝術祭與港日鄉城連結》。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