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應該坐在課室揮發青春的學生,到底是誰迫使他/她們不是守在校園的前線,便是躺在臨時醫療處的體育館地上?每個被誣蔑為暴徒的學生,在洛楓眼中都是那麼的純樸。明明之前還在興高采烈地說要研究誰的詩,轉個頭卻在抵禦警察發射的催淚彈、橡膠子彈、水炮車之中受傷。學生不是暴徒,祗是優秀的人被殘酷的極權者統治,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哀。 (閱讀更多)
在「小說改編電影」課上,我死都要教徐克版的《倩女幽魂》。1987 年的電影,比同學都要老。而且很多人都已看過,興趣自然不是很大;今年又兼遇上舊生被控暴動,不少同學去了法庭聲援,課室學生又少了點。但我還是,覺得非要講《倩女幽魂》不可。 (閱讀更多)
乘著九月大、中學生陸續開學,罷課的新聞幾乎佔據半個月來的關注,尤其是中學生穿著整齊校服參與罷課、集會、組人鏈的影像,頻繁地在社交媒體上出現。說到中學罷課,筆者倒是曾有過一次特別的「罷課」經驗。準確一點的說,是一次「失敗」的罷課經驗。 (閱讀更多)
懂得與人互動溝通、多元協作及處理複雜人際關係明顯是 21 世紀年輕人必須掌握的「應用技能」/軟技能(soft skills),而適當的口語溝通訓練,絕對是當中的關鍵要務。 (閱讀更多)
九月二日,中學生各自在不同的校園裡響應罷課,有的在校內默站,有的在校外手牽手組成人鏈,今年的開學日肯定最難忘。就讀中六的 Teddy(化名)回校參與罷課後,來到中大的百萬大道繼續參與集會,手持菲林相機記錄現場。問到他會否擔心未來的公開試成績,他說:「既然我的未來有那麼多不公平的事,為何我還要為一個這樣的未來,爭取自己那麼小的東西。」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