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中文系主辦的「文學中大」徵文比賽早前公布獲獎名單,物理學系的梁智坤憑藉〈宿舍的空房〉奪得公開組銅獎。〈宿舍的空房〉講述「我」渴望與室友分享生活,但室友的長期缺席與短暫回歸時的冷漠,讓我們近在咫尺,卻遠如天涯。共處時的尷尬、獨處時的幻想、以及旁人喧鬧,都使「我」感到疏離感。機緣巧合下「我」需要與室友要完成小組匯報,以為會拉近彼此的關係,卻反而放大彼此的陌生感,自感如隔一堵無形之牆。 (閱讀更多)
中大中文系主辦的「文學中大」徵文比賽早前已公布獲獎名單,王思皓憑藉〈白鴿〉一文奪得公開組金獎。〈白鴿〉書寫香港出生率低迷下,一所掙扎求存的學校迎來了第51名中一新生俊熙,暫時解除了「縮班」危機。俊熙活潑勤奮,卻因母親持雙程證需定期返回內地續證,需帶同他一起導致頻繁缺課。「我」在家訪時發現他們在貧窮與身份限制下的無助與掙扎。 (閱讀更多)
曾詠聰在課堂上得悉自己學生作文被中文科老師批評「文學性太濃」而有感而發,指出中文科與文學科非二元對立,反倒是密不可分。他從課程歷史、教育局指引及共同學習目標出發,論證兩科應是互相促進、補足的關係。曾詠聰表示近年DSE中文科試卷,認為考核方向正越趨「文學化」,若然要求學生拒絕文學性、迎合標準答案的教育思維,實是源於無知,又會扼殺學生的創意與可能。 (閱讀更多)
臨近Info Day,不同大學均開始掛上橫幅,標注不同學系的位置。黃戈目睹後憶起自己中學時的參觀經歷。昔日他走訪中大、浸大與港大,分別留下了文學景致、學系講座和宿舍生活的深刻印象。中大吐露港的風光,正如余光中筆下,是一種「文學誘捕器」;浸大的講座與港大的宿舍導覽,則讓他短暫「cosplay」大學生,預演未來。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