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兩份卷,係咪等於消滅廣東話,係另一個值得探討嘅問題。我當然係好撐廣東話,愛好中文的都知道,普通話即北方話係一種退化嘅語言,聲調少,剩係冇咗貼近古音嘅入聲已係最大問題。之但係話分兩頭,一份本來係考本族語(native speaker)嘅卷,我就唔係好明有幾大需要去考聆聽和說話。根本新高中嘅中文課程,係當中文係second language咁考,我一直覺得好戇居。 (閱讀更多)
是的。一如以往,「狀元」(還有「超級狀元」,到底是誰發明的用語)會成為新聞報道的焦點。譬如幾個名校考生坐在一眾新聞機構的名牌旁邊,像一個小型的記者會,從容地回答各種問題。或許他們也沒有想過,不過是考了一場公開試,忽然就變成代表,回答各種與考試無關的問題。如果說「反對修例」,會獲得掌聲,如果說「不認同暴力抗爭」,就立即挑動了人們的神經。傳媒顯然是有意為之的,促令讀者以輿論的標準來量度學生的說話,沒有人記得他們不過是剛剛從一整套陳舊的應試教育裡走出來的年輕人,沒有人問過為什麼考獲優異成績就代表他們的發言有代表性,沒有人提出這種媒體操作的不堪與傷害。沒有,每年如是。 (閱讀更多)
「六九大遊行」至今剛好一個月,這一個月來,我們見證了不少匪夷所思、聞所未聞的場面或說話,當中,特首林鄭月娥的「母親論」更是「神助攻」,令人為之反感,一眾媽媽更走出來高呼︰「人民不是特首的孩子!」獨立記者兼作家蘇美智,先後著有《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及《我們的同志孩子》等書,幾年前她曾撰文分享,在國民時代出版的舊課本《開明國語課本》上,有篇題為〈國慶日演說〉的課文,所謂「演說」其實就是一篇畢業同學的發言,發言中把為國家慶生比喻為替孩子做壽,人民以家長自比,期許孩子學得更好、做得更好;跟今天特首的「母親論」相比,高下立見之餘,今昔課本與青少年教育之轉變,亦值得大家多多思考與關注。 (閱讀更多)
我的說辭,不是為警隊辯護,思考警隊的問題需要更廣泛的理解和討論。更重要的是,我根本不在意黑警的感受(不包括其親屬)。我在意的,始終在意的,是「毅進仔」這一說辭,不能只是一個用以貶損警隊的喻體。「毅進仔」可能是任何一個正參與抗爭的民眾,其邏輯所隱含的「學歷=社會地位」的想像,根本是不必要的偏見。而這偏見所傷害的,可能是你你我我。傷害是不必要的,如果我們相信更好的所指。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