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存了十年首期、背上厚重的房貸,終於買下了「曼哈頓國際公寓」,樓盤卻一夜之間更名為「曼哈屯公寓」,你會不會感到崩潰?去年年底,中國民政部公告表示將要整治各地「大、洋、怪、重」的不規範地名,不少樓盤街道接連中招。今年七月,整頓之風更是吹到了大都市——即便是由三家大開發商在南京聯手打造的新樓盤「應天府」,也成為當地公開報導的第一起樓盤名整頓案例,面臨相同困局。 (閱讀更多)
炎夏撲面而來,面對五十三度的體感溫度和同樣火速深溫的政治事件,很多人都表示食不下嚥,看到熱乎乎的食品有時還會反胃。但泰戈爾又說過:「當你沒胃口時,不要抱怨食物。」如何在這火燒心的日子裡,重拾對食物的信心呢?就讓我們來請教兩位飲食出名清減的作家,看看他們如何在最簡單的飲食中獲得美味,在最無聊的食物中自得其樂的? (閱讀更多)
是的。一如以往,「狀元」(還有「超級狀元」,到底是誰發明的用語)會成為新聞報道的焦點。譬如幾個名校考生坐在一眾新聞機構的名牌旁邊,像一個小型的記者會,從容地回答各種問題。或許他們也沒有想過,不過是考了一場公開試,忽然就變成代表,回答各種與考試無關的問題。如果說「反對修例」,會獲得掌聲,如果說「不認同暴力抗爭」,就立即挑動了人們的神經。傳媒顯然是有意為之的,促令讀者以輿論的標準來量度學生的說話,沒有人記得他們不過是剛剛從一整套陳舊的應試教育裡走出來的年輕人,沒有人問過為什麼考獲優異成績就代表他們的發言有代表性,沒有人提出這種媒體操作的不堪與傷害。沒有,每年如是。 (閱讀更多)
「六九大遊行」至今剛好一個月,這一個月來,我們見證了不少匪夷所思、聞所未聞的場面或說話,當中,特首林鄭月娥的「母親論」更是「神助攻」,令人為之反感,一眾媽媽更走出來高呼︰「人民不是特首的孩子!」獨立記者兼作家蘇美智,先後著有《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及《我們的同志孩子》等書,幾年前她曾撰文分享,在國民時代出版的舊課本《開明國語課本》上,有篇題為〈國慶日演說〉的課文,所謂「演說」其實就是一篇畢業同學的發言,發言中把為國家慶生比喻為替孩子做壽,人民以家長自比,期許孩子學得更好、做得更好;跟今天特首的「母親論」相比,高下立見之餘,今昔課本與青少年教育之轉變,亦值得大家多多思考與關注。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