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侏羅紀 | by 梁智坤 | 2025-11-04

中大中文系主辦的「文學中大」徵文比賽早前公布獲獎名單,物理學系的梁智坤憑藉〈宿舍的空房〉奪得公開組銅獎。〈宿舍的空房〉講述「我」渴望與室友分享生活,但室友的長期缺席與短暫回歸時的冷漠,讓我們近在咫尺,卻遠如天涯。共處時的尷尬、獨處時的幻想、以及旁人喧鬧,都使「我」感到疏離感。機緣巧合下「我」需要與室友要完成小組匯報,以為會拉近彼此的關係,卻反而放大彼此的陌生感,自感如隔一堵無形之牆。 (閱讀更多)

【教育侏羅紀】白鴿

教育侏羅紀 | by 王思皓 | 2025-10-28

中大中文系主辦的「文學中大」徵文比賽早前已公布獲獎名單,王思皓憑藉〈白鴿〉一文奪得公開組金獎。〈白鴿〉書寫香港出生率低迷下,一所掙扎求存的學校迎來了第51名中一新生俊熙,暫時解除了「縮班」危機。俊熙活潑勤奮,卻因母親持雙程證需定期返回內地續證,需帶同他一起導致頻繁缺課。「我」在家訪時發現他們在貧窮與身份限制下的無助與掙扎。 (閱讀更多)

《風林火山》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23

耗資四億、由麥浚龍(Juno)執導的鉅製《風林火山》,於10月1日正式在港上映。片中「落雪銅鑼灣」的奇景,以及集結了金城武、劉青雲、梁家輝、古天樂等巨星的陣容,吸引大批影迷入場一睹風采。為此,虛詞編輯部特別策劃專題,收錄三篇影評文章:王建鏗從「作者電影」的角度切入,評論《風》片與麥浚龍的個人風格;雙雙以浮想聯翩為方法,探究戲名「風林火山」其後的「難知如陰」,認為在電影陽剛的故事底層,實則是以陰性之愛作為連結;金成則批評電影過度追求形式主義。他認為《風》片雖未到「爛片」級別,但其觀影價值與四億成本和萬眾期待並不相符,令人感覺「不值$120票價」。 (閱讀更多)

【教育侏羅紀】文學性太強就不是中文?──淺談文學科和中文科的迷思

教育侏羅紀 | by 曾詠聰 | 2025-10-21

曾詠聰在課堂上得悉自己學生作文被中文科老師批評「文學性太濃」而有感而發,指出中文科與文學科非二元對立,反倒是密不可分。他從課程歷史、教育局指引及共同學習目標出發,論證兩科應是互相促進、補足的關係。曾詠聰表示近年DSE中文科試卷,認為考核方向正越趨「文學化」,若然要求學生拒絕文學性、迎合標準答案的教育思維,實是源於無知,又會扼殺學生的創意與可能。 (閱讀更多)

《浮間舟渡》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17

香港作家兼教師的曾詠聰於9月出版了個人第二本散文集《浮間舟渡》,集內共分為分〈外篇〉、〈雜篇〉及〈內篇〉三輯,從中展現出曾詠聰如何觀照世界及近年的頓悟。虛詞編輯部由此組成小輯,收錄三篇文章,包括同為香港作者的曾繁裕在《浮》的序文,講及曾詠聰以內省與書寫,無限接近文學與記憶那無法直視的「本體」;曾詠聰與曾繁裕二人在新書分享會側記,一窺二人從教學現場到作家創作的所思所感;李浩榮以筆訪形式訪問曾詠聰,就書中內容延伸,探討曾詠聰對詩、小說與哲學等不同文類的看法與價值取態。 (閱讀更多)

【教育侏羅紀】資訊日

教育侏羅紀 | by 黃戈 | 2025-10-14

臨近Info Day,不同大學均開始掛上橫幅,標注不同學系的位置。黃戈目睹後憶起自己中學時的參觀經歷。昔日他走訪中大、浸大與港大,分別留下了文學景致、學系講座和宿舍生活的深刻印象。中大吐露港的風光,正如余光中筆下,是一種「文學誘捕器」;浸大的講座與港大的宿舍導覽,則讓他短暫「cosplay」大學生,預演未來。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觀塘道沒有塞車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1-14

《兒子》:冰冷房間裡的大象

劇評 | by 李浩華 | 2025-11-13

《醜婦》:兩個傳言的世界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11-12

陳帥氣的美容課

小說 | by 黎柏璣 | 2025-11-14

小說 | by 潘梓傑 | 2025-11-07

【教育侏羅紀】宿舍的空床

教育侏羅紀 | by 梁智坤 | 2025-11-04

葉姐

小說 | by 楊彩杰 | 2025-11-03

搞軭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11-13

小刀

小說 | by 鍾粹 | 2025-11-01

奧迦斯的旨意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31

談《叮叮行》 ——筆訪詩人吳俊賢

專訪 | by 李浩榮 | 2025-10-30

Yet are we tomorrow’s men

散文 | by 孔銘隆 |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