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廣冀為牛津非常短講套書《21世紀的環境課》撰寫總引言,認為書作以簡潔而深入的方式,探討環境的多面向議題,從自然生態到人類文明,揭示「環境」從背景概念演變為與生命緊密相連的「周遭」的歷史脈絡。不僅提供入門知識,書作更能啟發讀者反思環境與人類的共生關係,思考如何面對當代環境挑戰,珍惜與其相依的親密聯繫。 (閱讀更多)
作家溫泠近日出版新作《沒有女人的女人們》短篇小說集。在自序中,溫泠表示村上春樹的《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中,女性往往淪為象徵性符碼,缺乏真正理解與對話,而海明威的同名小說雖甚少有女性角色,但相較之下則賦予女性更多主體性。因此,溫泠試圖藉小說與《沒有女人的男人們》進行對話,透過書中角色在社會環境中掙扎、抉擇,展現對「沒有」的不同詮釋——從失去、背叛到自我質疑與認同。每篇故事皆是一扇門,邀請讀者拋開預設立場,以純粹的好奇迎接未知,進而理解他人。 (閱讀更多)
夢境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雖然做夢的時候看似真實,但一旦醒來在腦中只會殘留部分片,其更縈繞心頭,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心理學家都對其著迷。近日,位於英國最古老的精神病院內的Bethlem Museum of the Mind將以夢境為主題,於下個月舉辦「Between Sleeping and Waking: Hospital Dreams and Visions」展覽。展覽將展出多位藝術家探討夢與惡夢的畫作,其中部分藝術家曾在Bethlem Hospital及Maudsley Hospital接受治療。 (閱讀更多)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與香港文學研究中心聯合主辦「遊於藝──盧瑋鑾教授(小思)小物珍藏展」。此次展覽以小思的個人珍藏為核心,透過她自幼年起便開始收藏的各種物品,讓觀眾得以窺見她涉獵多種興趣、對各式小物件充滿好奇的另一面。又,希望藉此讓觀眾感受與想像物與人的聯繫,回到小思溫暖有情的散文世界,以至於盧瑋鑾教授見微知著,上下求索的態度。 (閱讀更多)
香港作家張婉雯早前出版了《有心人》一書,張婉雯在宣傳新書,並與小說家陳慧對談。陳慧指出,《有心人》書寫極具真實感,能展現小人物的困局,並透過裂縫透出光線。她亦觀察到《有心人》一個特別之處,就在於將人物按在困局中,找不到出口。張婉雯坦言自己找不到出口,不過她亦盡量在作品裡,讓更為殘酷的現實結局延遲到來。張婉雯以張國榮為創作軸線,不僅致敬這位香港黃金時代的偶像,更探索繁華背後被忽略的壓抑與代價。從2013年的〈無需要太多〉到2024年的〈灰飛煙滅〉,她用文字記錄香港十年劇變,展現文學在動盪中的救贖力量。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