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10

英國作家吳爾芙一部創作於早年的手稿,在近年於英國威爾特郡朗利特莊園(Longleat House)被發現,並將以《The Life of Violet》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UC)正式出版。書作由三篇短篇小說組成,完成於1907年,比吳爾芙首部1915出版的《遠航》(The Voyage Out)早八年。書作出版後將為這位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主義作家提供新的見解。 (閱讀更多)

【2025諾貝爾文學獎】匈牙利小說家、編劇拉斯洛獲獎!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09

瑞典學院在今晚公布,202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匈牙利小說家、編劇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Krasznahorkai László)。瑞典學院讚揚拉斯洛作品「那引人入勝且富有遠見的創作,在末日般的恐怖中重申藝術的力量」(his compelling and visionary oeuvre that in the midst of apocalyptic terror reaffirms the power of art.)現年71歲的拉斯洛為著名匈牙利小說家、編劇,以其深邃、憂鬱且具挑戰性的作品風格著稱。他曾對外表示,自己寫作風格受到卡夫卡等前輩影響,因此在其作品中大多探討著反烏托邦與存在主義主題,並以獨特的長句結構和後現代敘事手法,贏得了全球讀者與評論家的高度讚譽。 (閱讀更多)

晚期資本主義時代的評論人,及其邊緣的浪漫——訪張歷君談《文學的外邊》

專訪 | by 曾繼賢 | 2025-10-09

也斯當年留下「香港的故事,為甚麼這麼難說?」一問;陳冠中則回應其實不太難說,反正「甚麼都沒有發生」,並指出香港有時更可以成為一種方法。在定位的問題上,香港似乎總是曖昧難分。事過境遷,站於當下視點的我們,可以從何回應?張歷君的最新文學評論選集《文學的外邊》便嘗試回應這個問題,他從自身的成長經歷和版圖建構出一個香港,並以香港文學、二十世紀華文文學和世界文學等三個領域的評論文章,展示這二十年來穿針引線編織而成、屬於自己的文學圖景,以及對認同的反思和理解。 (閱讀更多)

塔利班禁女作家書籍為大學教材 停授女性、人權相關學科 進一步打壓女權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08

阿富汗塔利班政府近月再頒嚴厲教育指令,其高等教育部於2025年8月底向全國公私立大學發出通告,禁止使用679本被評估為「違反伊斯蘭教法(Sharia)及塔利班政策」的書籍,其中約140本由女性撰寫。此外,指令更明確禁止在大學教授人權、女性主義及性騷擾防治等18門學科,進一步收緊對女性權利的壓制。 (閱讀更多)

作家為何寫作?創作者的逆行:洛楓對談楊佳嫻 ft.《不合時宜的群像》

報導 | by 陳諾霖 | 2025-10-07

香港作家洛楓今年推出的新書《不合時宜的群像:書寫理論的獨行者》,在9月時在台北與作家兼學者楊佳嫻舉行新書對談,並由作家鄧小樺擔任引言人。洛楓分享如何在城市困境與個人危機中,透過閱讀與寫作尋求生存力量,挑戰學院框架與社會規範;夏宇的遊玩美學、西西的標點符號哲學,以及昆德拉的自由主張,皆揭示文學作為邊緣自由的剩餘價值。 (閱讀更多)

【新書】《追憶似水年華》林德祐導讀——〈無眠者的一千零一夜:普魯斯特如何追憶似水年華?

書序 | by 林德祐 | 2025-10-06

聯經出版社將於今月推出普魯斯特經典巨作《追憶似水年華》全新繁體中文版,為首度由七位台灣譯者攜手翻譯,譯者之一的林德祐為套書撰導讀一文。林德祐從從早期穿梭社交圈蒐集素材,到晚期自我封閉的書寫生活。文中連結其氣喘與長句風格,並視喪母之痛為創作的解放,讓他得以處理同性傾向等深層主題。林德祐認為普魯斯特的作品不僅捕捉人性百態,更如地震儀般測量社會變遷,引導讀者窺看人性百態與時間的奧秘。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風林火山》:麥浚龍的世界

影評 | by 王建鏗 | 2025-10-08

編輯推介

伊卡洛斯

報導 | by 黎喜 | 2025-10-10

地震還未結束

小說 | by 楊焯雋 | 2025-10-10

那年切不成的月餅

散文 | by 陸裕欣 | 2025-10-0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10-03

詩三首:〈樹〉、〈某個瞬間就起了風〉、〈到達組詩〉

詩歌 | by 鄭偉謙, 梁偉浩, 李靈枝 | 2025-10-03

白頭翁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03

樺加沙日記(擬淮遠三則)

散文 | by Greenly, 羊格, 麥景琪  | 202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