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詠聰近月出版第二本散文集《浮間舟渡》,找來香港作家曾繁裕作序。在序中,曾繁裕認為此書沉靜深刻,非評論所閱讀之路徑,曾詠聰意不在提供寫作定律,而是而是透過內省與書寫,無限接近文學與記憶那無法直視的「本體」。書名「浮間舟渡」既是日本地名,也象徵「不完美解答」的當下處境,將日本視為一種形而上的「他者」,藉以折射曾詠聰對原鄉香港的焦慮。 (閱讀更多)
由麥浚龍(Juno)執導的電影《風林火山》,其電影團隊日前(12日)宣布電影將於10月1日在全港戲院上映。《風林火山》官方IG帳號在日前中午時分,曾釋出一部預告片,並配以「動如雷震」四字,惟其後不知何故下架,截至本文發稿時仍未重新上架。在預告片中,開場畫面以隧道燈光逐一亮起,隧道中央擺放著一張巨型床褥,隨後鏡頭切換至「落雪銅鑼灣」的場景。由於整段預告片沒有任何對白,更令觀眾對劇情充滿好奇與期待。 (閱讀更多)
加拿大作家Margaret Atwood針對加拿大阿伯達省(Alberta)近期頒布的圖書禁令,在社交媒體X發表了一篇「適合17歲學生」的短篇小說,以嘲諷政府將其經典小說《使女的故事》及一眾含有「露骨性描寫」的書籍列入禁書名單。其中加拿艾德蒙頓學區配合省政府要求,預計將下架多達200本書,包括有Atwood名作《使女的故事》、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奧爾德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等多部經典文學鉅著。 (閱讀更多)
資深傳媒人、《明報月刊》前總編、《百姓》半月刊創辦人胡菊人,於9月3日離世,享年92歲。在家屬訃告中表示,胡菊人在加拿大溫哥華列治文醫院睡夢中安詳離世,家屬意願不公開舉殯,安葬禮已於本拿比海景墓園舉行。他曾先後擔任多份重要刊物的職務,包括《大學生活》社長兼主編、《中國學生周報》社長,以及美國新聞處《今日世界》叢書部編輯。1967年,胡菊人應《明報》創辦人查良鏞(金庸)邀請,擔任《明報月刊》總編輯一職長達13年。胡菊人逝世消息傳出後,知名作家沈西城在社交媒體發文悼念,表示:「我的伯樂,尊敬的胡菊人先生去世了,痛哀!」前立法會議員毛孟靜稱胡菊人為貴人,是「香港最具真正文人氣質的知識分子」,並表示他對自己的鼓勵與提攜意義重大。 (閱讀更多)
近日,英國街頭塗鴉藝術家Banksy在倫敦法院外牆創作的新作,再次以其擅長的塗鴉藝術方式諷刺時弊,引起全球關注。Banksy 充滿衝擊力的視覺符號,一直深受大眾喜愛。現在,他的首個個人大型展覽《班克斯.無處不在》正在中國深圳舉行,展出約 110 件作品,其中 34 件經由 Banksy 本人設立的官方機構 Pest Control Office (PCO) 認證的版畫原作。展覽更還原了他的個人工作室場景,讓觀眾能一窺這位塗鴉鬼才的創作脈絡。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