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者陳筱筠今年6月出版了新書《跨界想像:一九八○年代香港文學的建構》,邀來香港作家陳智德作序。在序中,陳智德表示1980年代文藝刊物在商業與自主夾縫中的韌性與想像力,書中聚焦五份刊物:《八方文藝叢刊》、《香港文學》、《大拇指》、《素葉文學》與《博益月刊》。陳莜筠透過「跨界」視角,分析其歷史經驗交錯、關係思考及媒介跨越,如何建構香港文學的多面向本土性與跨區域連結,又藉此研究向提供臺灣知識界參照超,超越單一本土框架,開啟華文文學對話。 (閱讀更多)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大型語言模型(LLM)在接受作家作品的訓練並經人手微調後,其生成的文本不僅能忠實呈現作家的語調與風格,甚至在盲測中比人類作家的模仿作品更受讀者與專家青睞。這項發現在英語寫作領域中,證實了 AI 已具備與人類作家分庭抗禮,甚至勝過人類的實力。 (閱讀更多)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尼日利亞作家沃萊‧索因卡(Wole Soyinka)於10月28日舉行記者招待會,會上表示自己的美國非移民簽證已被撤銷,並推測此舉動可能與早前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有關。早前,索因卡將特朗普比作烏干達前獨裁者「白人版的伊迪·阿敏(Idi Amin)」。伊迪·阿敏為烏干達軍官及獨裁者,其以殘暴政權和廣泛的侵犯人權行為而為人所識。「當我稱特朗普為伊迪·阿敏時,我還以為是在讚美他,因為他的行為如同一位獨裁者。」 (閱讀更多)
位於灣仔富德樓的「西西空間」將於2025年11月12日至2026年1月31日舉行「西西的房間盒子:從縫熊開始」展覧,為「西西空間」首系列的活動。策展人羅樂敏與黃怡指出,西西的創作與興趣從不自我設限,無論寫作、手製毛偶、佈置微型屋,或欣賞玩具與家具,皆展現事物多重可能性與活力流動。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