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by 李卓謙 | 2019-05-10

林東鵬以「長篇小說」來形容他這次個展《山洞記》。記得上年在油街看過他的《好奇匣》,那時他說那是一本日記。無論日記還是小說,本應都是以文字作為媒介,但他卻將它化成視覺的鋪陳和編排,讓「小說」以非線性的方式在展場空間裡發生,「寫小說需要編排,線性的、點與點之間的關係,我覺得這個狀態跟我創作時思考空間與影像的關係很相似。」讀者跟據文字排列去理解小說的內容,這跟理解視覺藝術的方式不同,但也有參照,「視覺藝術好似一本打散了的書,我覺得中文字本身是形象,視覺藝術作品就是很多個形象的點連起來,兩者有種類近的關係。」 (閱讀更多)

【無形.金牛座】前置詞︰珍重.金牛

無秩序編輯室 | by 鄧小樺 | 2019-05-12

我一直認為文學與星座有許多相通之處——都包含對於不可解之物的詮釋。我常覺星座命理等等不在占卜預測之準與否,而在詮釋過程中,對於自身、命運、他者、過去與未來的詮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肯定與否定撞擊如星塵,不置可否轉瞬又成為水落石出,又在命運的沙塵暴後把一切抹掉從頭寫來。算命是一個認命的過程嗎?算命應是一個創造的過程。 (閱讀更多)

【無形.愚】專訪陳文敏:鐵肩擔公義,香港一愚公

專訪 | by 黃潤宇 | 2019-05-02

2015年10月6日,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至中山廣場的路上,由兩千多件學袍與黑衣組成的隊伍靜默行過,氣場凝肅。校園裡的遊行並不多見,這次行動由四位港大教授發起,為的是抗議校務委員會無理否決陳文敏出任副校長,影響學術與言論自由。當日,遊行發起人、時任法律學系主任何錦璇的一句發言還令人記憶猶新:「(陳文敏)做了多年院長及系主任,如果只是一個nice guy,也不會得到這麼多同事尊重。」 (閱讀更多)

【五四百年小輯】李歐梵X張歷君:曹聚仁與魯迅「內面」研究

報導 | by 李顥謙 | 2019-05-06

五四一百周年,香港卻少見討論之聲。月前,由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文化研究文學碩士課程與文化研究中心合辦的「五四文學遺產在香港」講座,就以李歐梵、曹聚仁與香港魯迅閱讀史為主題。主持張歷君請得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李歐梵與談,如此陣容,引來網上多人關注,反應之熱烈,宛如魯迅筆下「於無聲處聽驚雷」的詩句。 (閱讀更多)

《發條橙》續集手稿意外出土——《發條境況》講甚麽?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9-05-01

安東尼.伯吉斯的《發條橙》這部小說,隨着斯坦利‧寇比力克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已引爆人們的道德恐慌。但原來這部小說有一部遺失的續集,被發現於他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住過的羅馬寓所中…… (閱讀更多)

專訪「鮮浪潮」導演曾慶宏:木已成舟,浪子回頭

專訪 | by 黃潤宇 | 2019-04-30

訪問到了尾聲,紙頁上只剩下一條問題,幾經猶豫,還是用原子筆刪去了。眼前這位「慈眉善目」、講每句話都夾著兩聲笑的曾慶宏,實在讓人難以開口問他:「人人都話你好chok,你覺得甚麼才是chok?」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編輯推介

《你存生的意義》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19

公屋妹

小說 | by 洪綺蔓 | 2025-04-1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4-10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漫想《米奇17號》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4-08

後超人時代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4-08

【教育侏羅紀】病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4-07

雞蛋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07

詩三首:〈慣性〉、〈鵝之悲歌〉、〈這一邊和那一邊〉

詩歌 | by 丘亦斐, 王培智, 侯蔽 | 2025-04-04

廢話文學

散文 | by 潘逸賢 |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