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共赴青山】隱於山林,深耕細作

無秩序編輯室 | by 無形編輯部 | 2021-09-29

在全球疫情肆虐期間,山彷彿成為了很多人的心靈綠洲。與大自然關係密切的作家葉曉文,分享進駐新界東北梅子林村參與藝術活化計劃的體驗,朗天則從「盜鳥巢者的詠嘆調」的神話,憶起山上的不快。米哈的短篇小說,以女神約行山作開始;陳李才與Gigi Fong則分別寫詩繪畫,融入山林。 (閱讀更多)

回應當下,超越時間限制的書寫——鄧小樺 X 何雪瑩「斑駁療傷,理論日常」讀書會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10-27

香港文學生活館早前與獨立出版迷你書展主辦「斑駁療傷,理論日常」讀書會,作者鄧小樺與城巿研究者何雪瑩,在評論人江祈穎的主持下,跟一眾讀者相聚富德樓,漫談在書寫中如何讓昔日與當下對話,亂世之下怎樣面對挫折與療傷。 (閱讀更多)

詩不只是文學:本地詩人、音樂人、影像創作者攜手製詩歌x電音x影像MV

報導 | by 林詩雅 | 2021-10-27

由《聲韻詩刊》主辦的詩歌活動「詩風電浪」播映會,靈感源自於《聲韻詩刊》旗下的《讀音》。《讀音》於2019年開始,邀請不同詩人到錄音室朗讀他們自選的詩作。池荒懸同時是《讀音》的策劃人,他有感香港經歷過一段寫詩的「黃金時代」,「因為我們不必為誰服務,也不必怕寫了不該寫的東西」,而且,池荒懸指出詩歌不純粹是文字符號的組合,他也愛玩電音,於是生出結合詩和電音的念頭。「詩風電浪」的7首MV中,不少音樂人把詩人親自讀詩的聲軌加入電音。 (閱讀更多)

【《保育黃霑》序】以另一種方式記住霑叔

書序 | by 吳俊雄 | 2023-04-26

要認真梳理黃霑,其實並不容易。吳俊雄主理的黃霑書房,過去十多年來卻將黃霑的物品,當作歷史文物好好收集、儲存、整理和修復,用黃霑留下的材料,探究黃霑行過的路。一套五冊的《保育黃霑》,講流行不忘歷史,為香港這本難讀的故事書,加添一丁點厚度。 (閱讀更多)

訪不加鎖舞踊館《相對現場》團隊:無根浮萍,放浪形骸

專訪 | by 蘇麗真 | 2022-05-10

不加鎖舞踊館十年前降生於新蒲崗工廠區,幸得業主信誓,舞團不遷於時。一群風韻各異、名字極具武俠感的創作者,今年在各演出場地上下煉成一劍「#非關舞蹈祭」,五位無拘無束的年輕舞者放浪形骸之外,編成《相對現場》,實行以形體顛覆看官對舞蹈、現場、身體、性別的固有想像。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編輯推介

《你存生的意義》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19

公屋妹

小說 | by 洪綺蔓 | 2025-04-1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4-10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漫想《米奇17號》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4-08

後超人時代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4-08

【教育侏羅紀】病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4-07

雞蛋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07

詩三首:〈慣性〉、〈鵝之悲歌〉、〈這一邊和那一邊〉

詩歌 | by 丘亦斐, 王培智, 侯蔽 | 2025-04-04

廢話文學

散文 | by 潘逸賢 |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