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 by 吳偉康 | 2022-08-25

西西的著作至今有四十四本,雖已年過八十,但其卻能在2022年出版四部作品——《動物嘉年華》、《石頭與桃花》、《西西看電影》、《欽天監》,月前在書展舉辦的「西西的多重宇宙 小說、新詩、評論」講座,請來講者何福仁,嘉賓黃怡、劉偉成和潘國靈對談,分享個人對西西文學宇宙的看法。 (閱讀更多)

在黑暗時代閱讀 陳健民X房慧真對談側記

報導 | by 飛地 | 2022-08-25

在黑暗時代寫作,在黑暗時代閱讀。閱讀跟寫作,都是動盪時代下自己能夠掌握的,最小單位的自由。飛地書店主辦的首場沙龍,圍繞著在台出版的《受苦與反抗:陳健民・獄中書簡》,由來自香港的教授陳健民,及來自台灣的作家房慧真對話。陳健民出獄後,感受到許多在囚者家屬深深的焦慮與不安,他意識到自己的入獄經驗分享能夠協助他們稍稍安頓;因此,他在香港將自己的獄中日記出版,並參與了上百場簽書會,連結關心在囚者的人們,也是自己可以做的「微小而有意義的事情」。 (閱讀更多)

是幸福抑或痛苦:「終把他鄉作故鄉──葉靈鳳與香港文史研究」講座紀錄

報導 | by 黃柏熹 | 2022-08-23

考證香港歷史,很難繞過著有《香港方物志》和一系列香港史著的作家葉靈鳳。今年香港書展找來葉靈鳳的女兒葉中敏女士,舉辦題為「終把他鄉作故鄉」的講座,葉女士在講座中提到,父親除了忙於寫作謀生,亦非常熱衷於考察和書寫香港,縱使一生未曾返回上海,「最緊要是他在這裡時為這個地方做了些事」。 (閱讀更多)

documenta15 散記:藝術與反藝術、西方解殖論述之虛偽、反猶恐伊與種族、德國人的恥與辱種種

報導 | by 李挽靈 | 2022-08-21

六月中開幕至今,documenta15 的百天展期已過了一半,李挽靈則記下一點八月初在卡塞爾短短三天的個人觀感。何以一個如此大型的國際展覽可以公然犧牲藝術性?documenta15 詰問了這西方及市場主導的傳統裡潛在的各種不公義,若以一貫的國際雙年展標準去評,documenta15 一定是不好看的,但那就完全失去了問題的重點。然而又如何要求一般觀眾了解這所有背景呢? (閱讀更多)

廣東話與客家話填詞的特色與困境:潘源良 X 鍾永豐

報導 | by 飛地書店 | 2022-08-18

飛地活動【香港來的風】來到第三場,請到香港著名作詞人潘源良以及台灣金曲獎最佳作詞人鍾永豐分享廣東話以及客家話填詞彼此的特色與困境。潘源良以自己的童年記憶出發,講述香港流行音樂的發展流程。鍾永豐則提到客語跟粵語歌曲之間無法等量,主要來自人口分布及傳播能力的問題,客語歌曲一直都處於弱勢,直言羨慕香港創作環境能讓粵語歌能持續現代化成長。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史學泰斗許倬雲離世 享壽95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8-05

編輯推介

鳳園變形記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8-15

重探《死神來了》的死亡哲學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8-12

易過借火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8-11

空心水塔

散文 | by 李文靜 | 2025-08-09

詩三首:〈爻〉、〈腳趾〉、〈離開 / 海床 / 到達 / 到達〉

詩歌 | by 潘國亨, 鄭偉謙, 梁偉浩 | 2025-08-09

盡頭

小說 | by 黎喜 | 2025-08-08

醬園味:評《醬園弄・懸案》

影評 | by 金成 | 2025-08-06

Bruksvara

小說 | by 徐竟勛 | 2025-08-02

良風有迅

散文 | by 惟得 |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