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by 謝家誠 | 2019-12-06

生於亂世,我們也許都曾質問生存的意義。讀勞緯洛的《卷施》,也在關注人類永恆的命題-救贖。謝家誠在這篇書評寫到,《卷施》包含著詩化的文字、人稱互換、互文、意識流、曲式結構和對印象派繪畫的描摹,當中貫穿並串連整部作品的是救贖的主題,亦是詩小說的形式。正因為先天人性的缺陷,才能產生對世人的憐憫。救贖並不是屬於個人,乃是普世的。 (閱讀更多)

馬列主義的壓迫:評《壓迫與自由》

書評 | by 彭依仁 | 2021-09-23

以《壓迫與自由》(Oppression et Liberté)所輯錄文章寫成的年代(上世紀三十年代)而言,竟比大多數左翼思想家更早體察到布爾什維克政權的真實本質,如此充滿洞見不禁令人配服。 (閱讀更多)

關於書的散文或情書——評鄧小樺《恍惚書》

書評 | by 彭依仁 | 2019-08-26

今年盛夏,小樺新作《恍惚書》在台灣時報出版,封面是鮮豔的鮭紅,加上海軍藍的腰封,很是搶眼,也令人忍不住翻開看一看。事情前我沒有刻意去看介紹,根據我對小樺的瞭解,已知道這是一本散文集,台灣作家胡晴舫在推薦語寫道:這是一本「寫給『書』的情書」。印象中,小樺出版上一本散本集《若無其事》,已是多年前的事了,那本散文集的內容還算比較個人化,有穿插於學術和生活之間的思考,有關於現實與想像之間的界限,有成長的回憶,也有一些比較實驗性的散文…… (閱讀更多)

《暴政》:耶魯大學教授話be water同be friendly先有自由

書評 | by 沐羽 | 2021-09-23

一個口號,甚至一抹微笑,一次握手,一個問候都是在極權暴政下至關重要的個體行為,這是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在《暴政》(On Tyranny)一書提出的論點。另一個人的希望,可能就在你日常對他所釋出的善意之中;另一個人的絕望,可能就在善意的缺乏當中越積越厚無法收拾。 (閱讀更多)

黑暗時代與黃金風景——周保松《我們的黃金時代》與漢娜.鄂蘭《黑暗時代群像》

書評 | by 彭依仁 | 2021-09-23

自古以來,關於人類社會的變化,有以不同質素的時代劃分的。比如古希臘神話,將其劃分為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和黑鐵時代,當中以黃金時代諸神素質為最高,黑鐵時代凡人素質為最低。然而在現代社會,我們不再相信這種劃分時代的觀念,而通常以人的價值素質或以公共領域的素質來審視時代本質。城市理論家珍‧雅各認為,高級文明之所以墮入黑暗時代,是源於自身的潰爛,其中最關鍵的是人們對文化和技術的集體遺忘。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