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又再贏得」大選,令一直敢怒不敢言的白羅斯人走上街頭,政局動盪,連諾貝爾文學奬得主阿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也被政府派人騷擾。彭依仁從阿歷塞維奇的作品《二手時代》,談到夾在懷舊文化與物質主義的後蘇聯時期裡,所有俄羅斯人精神面貌的改變。 (閱讀更多)
1997年,黃燦然編有《從本土出發香港青年詩人十五家》。他在序文中便指出,張少波多有「回望神州」之作。「張少波很多詩都是遊記,尤其是大陸遊記:對一個龐大而陌生的祖國的好奇,對生活其中的人民(他的陌生的同胞)的感觸,在某些情況下是懷著一種同情──也是少年人的家國情懷。」 黃燦然之說固然妥當,但這裡亦可以稍作補充。張少波也不是一味祖國山河壯闊。譬如〈遊北京大學被拒〉的政治取態已是很好的反証。再如〈吐魯番漢卒乾屍〉亦與一般庸俗左派香港詩人書寫祖國的角度大有不同。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