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by 黃柏熹 | 2020-05-27

社會科技日新月異,為何受精神疾病所困的人卻在不斷增加,甚至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精神疾病製造商》的作者伊恩.弗格森答你:問題喺個資本主義制度。 (閱讀更多)

讀笛卡爾《沉思錄》小感

書評 | by 劉子萱 | 2020-12-02

畢竟笛卡爾本身的思想就帶有一種強烈的懷疑精神。 (閱讀更多)

無盡的酷刑鏡像: 讀劉綺華的《失語》

書評 | by 謝曉虹 | 2021-09-24

在香港這個殖民社會裡,語言不過是被使用(use)的工具,卻從來不曾被擁有(own)。 (閱讀更多)

《北京零公里》: 一部讀懂中國的北京城歷史

書評 | by 亞然 | 2021-09-24

讀這小說,實際上讀的就是陳冠中對中國的一種判斷。 (閱讀更多)

方梓《誰是葛里歐》書寫花蓮風貌——台灣女子收集的夢剪貼簿

書評 | by 沐羽 | 2020-05-08

細描也許是一種老套的方法,甚至可以馬上使人聯想到無聊與瑣碎,但在《誰是葛里歐》裡卻能變化出另外一種味道,那是意外之喜。 (閱讀更多)

公民抗命的義務

書評 | by 彭依仁 | 2021-12-09

「公民抗命」(civil disobedience)源自美國作家梭羅在1848年寫的一篇文章〈反抗公民政府〉(Resistance to Civil Government),梭羅指出當時的公民政府有屠殺美洲原住民、蓄奴、侵略墨西哥等不義之舉,故號召人們在良心上拒絕(conscientious refusal)向麻省州政府繳納稅款,後人遂以「公民抗命」稱之。到了二十世紀,甘地譴責英國殖民政府強行向印度傾銷棉紗,扼殺印度本地紡紗業,故號召國人響應「不合作」運動。馬丁‧路德‧金基本上參詳了梭羅和甘地的抗命原則。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黛玉笑了〉:捻花而笑的林黛玉

其他 | by 余永曇 | 2025-07-03

編輯推介

放榜的那些事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7-16

「詩同讀·風格」 海自暗光中顯現,幽禁於琥珀中的顏面 ——讀曹疏影〈fragile〉、〈淡金路〉

其他 | by 畢如意, 季展伊, 張雅婷, 現三, 不與易, 謝曉陽, 李曼旎, 歐陽咻, 嘻嘻, 意寒 | 2025-07-16

2025書展活動推薦 獨立出版另起爐灶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7-16

Mackapär

小說 | by 徐竟勛 | 2025-07-12

離開拉斯維加斯

散文 | by ⿆卓穎 | 2025-07-12

慢慢游

散文 | by 小煬 | 2025-07-11

蛇美文蛇美人

散文 | by 惟得 | 2025-07-10

執拾遺傳症

小說 | by 彭慧瑜 | 2025-07-07

蘇苑姍詩三首

詩歌 | by 蘇苑姍 | 2025-07-04

散文 | by 俞宙 | 2025-07-04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