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做一個作家,你準備好了嗎?——朱宥勳《作家生存攻略》作為教戰手冊

書評 | by  沐羽 | 2020-09-19

幾年之前,我還未去台灣讀書時,曾經構思過一個專欄題目,是伊格頓(Terry Eagleton)《如何閱讀文學》的香港在地版本。這部文學理論經典著作在歐美學界甚至是台灣學界都非常流行,只是,其中的例子全是歐美文學,浪漫主義啦,維多利亞時期啦,三唔識七。那時我在想,如果有一個香港或台灣文學版本的就好了。


不過這個念頭打消得相當之快,原因也很淺顯:誰會讀這個專欄呢?以及,讀了這個專欄之後我們期待甚麼呢?如果有寫作者讀了這個專欄後功力猛進(像我們讀伊格頓後的茅塞頓開),他寫完之後可以投去哪裡,該寫些甚麼才會被人發現,大膽一點來說,要怎樣才能出書?這系列的問題似乎一直都是潛規則,從來不見有誰拿到臺面上來說,而更為基礎的問題就浮現了:「怎樣才算是文壇的人?甚麼是文壇?」要怎樣才算是進入了這個虛幻無影的場域?


而朱宥勳在今年九月出版的《作家生存攻略》就嘗試解答這些問題,甚至,答案比我們想像的更多,更為複雜。


寫作者的Checklist,你準備好當作家未?


如果不是矢志要成為作家,這本《作家生存攻略》還是可以當作消遣八卦來看的,雖然效果沒有下集《文壇生態導覽》來得娛樂性十足。不過,朱宥勳在書裡還是炮火猛烈,比如寫下了「文學讀者往往對於太有自信的人格心有芥蒂,會覺得是隔壁直銷圈跑過來的人」,又抑或是「所謂副刊的黃金時代,其實只是讀者沒有其他選擇的假象,副刊的商業實力並沒有看起來的那麼強」等句子,都能使出版業界或文學界內打滾的人會心一笑。


話說回來,這本《作家生存攻略》的主要功能有兩個。其一,它是一部checklist,至少於我而言我在讀的時候就在腦海裡浮現了一堆方格,有在文學雜誌上發表,打勾、有得文學獎,打勾、擁有專欄,叉叉、出書,叉叉。就像是一部出書前準備或是出書後如何維持活躍度的手冊,朱宥勳的這本書對於絕大部份的年青寫作者都非常有用。其二,它是一部袪魅之書,就如剛剛所提及的「文壇是甚麼」又或是「文學可以幹嘛」等問題,常聽見的解答其實跟《天能 TENET》差不多:「別試著理解它,去感受它。」聽得使人火冒三丈,而《作家生存攻略》就是要揭開這種故裝神秘的幻象,告訴你作家這個特殊工種可以做甚麼,應該做甚麼。


朱宥勳在書中坦言深受文學社會學的影響,使他的思考方式跟一般思索文學的方法並不一樣。根據學者林芳玫在九○年代的定義,「文學的意義是互動過程中共同構築出來的,沿著文本、作者、讀者、類型、文學社區、組織與工業化、制度、社會八個分析單位,意義來回移動」,意思是,文學的意義從來都是浮動的,並不會固著在一個比方說是「文學就是真善美」般的武斷定義而不再更新。如今,文學的意義還會加上網絡等新媒介,顯得更為豐富與多變,而朱宥勳在《作家生存攻略》裡,想要爬梳的就是這種浮動是否有跡可尋,新手作家能否在這個大起大落的媒體時代抓著好些浮木,免得再受一種天能式的老點/唬爛,誤闖雷區或走冤枉路。


全書一共分五個部分,從〈基本觀念〉篇開始講解作家這個職業的入行需知,如何糊口以及作家同行們,到第二章〈發表平台〉,比如說刊登這篇文章的「虛詞」或實體本「無形」,也在這本書的計算範圍之內。網絡媒體的特點是自由,「可以想像成雜誌的線上版,同樣是由編輯審核,然後付費購買你的文章」,在這部分假如你並不是想當一個純文學作家,而只是想加入媒體行業(比如說應徵虛詞),讀了這本書也會功力大增。第三章是〈出書〉,由於我尚未出書,這部份是我檢視自己的checklist檢查得最頻繁的,八萬至十二萬字、簽合約、準備行銷等等,朱宥勳都交待得非常仔細。第四章〈文學活動〉,演講或對談之類的,可個作家如何訓練自己的口才與應對態度。最後是第五章〈作家日常〉,受訪時該做甚麼,你的稿子可以發表去哪裡之類。


那麼,香港寫作者為甚麼要讀這本書?


介紹了這麼多過後,終於可以進入我最為關注的一個問題了,也是寫這篇文章的原因——香港寫作者們可以從這本書裡學習到甚麼?風風雨雨的2019過後,風聲鶴唳杯弓蛇影,就算我們意志堅強也不得不想及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在香港出書被禁,台灣的出版業界是不是一個好選擇?最近好多朋友問我,喂Page,其實有乜嘢方法可以做到係台灣出書?老實說我覺得大家都所託非人,畢竟我只是在讀研究所,而且出書十劃都未有一撇。這個時候《作家生存攻略》可說是救我一命,有甚麼問題請直接讀書,不要聽我老點。


當然,台灣文壇跟香港的儘管相似,內頭的機制也不完全相似,比如說如今看來兩地差異最大的文學獎制度,台灣有全國性的、地方的、團體的、校園的文學獎,甚至有規模較小的徵文比賽。而香港則是由圖書館或大學舉辦的幾個大型文學獎、或是文學館或文藝復興等機構舉辦幾個小的,完全走向相異的路線,一個是鋪天蓋地,另一個是少而精。此外,台灣的文學獎通常都走公開透明的評審機制,決審都會有三至五名評審投票裁決名次,而我已經很久沒在香港聽說過有大型文學獎有評審在觀眾的注視下投票了。在這裡,香港的寫作者們若是想通過文學獎的方法進入台灣文學場域,這部書作為一個觀察也相當詳細。


另外就是出書,朱宥勳在這裡也開宗名義地說:「不要再把出書當成夢想了,它只是一樁牽連甚廣的工作。」他寫道,從職業的角度看,它不過就是一種作品發表的形式,透過這個過程讓讀者讀到你、讓業界知道你、並且讓你獲得一些名聲或金錢的收益,如此而已。而我們若想在台灣出書,除了考慮字數與題材之外,更大的問題是怎樣找到出版社?畢竟,我們被邀稿/被發現的機會比起台灣寫作者來得低,而《作家生存攻略》裡也提供了投稿的方法。比如說「一次把書稿寄給所有你願意的出版社」、「盡快進入談合約的階段」、準備好個人簡介或書本簡介等等。都是一些行政事項,但文學從來都沒有脫離過行政,回到前文提及的老梗,「別試著理解它,去感受它」這句話,只不過是想讓年輕寫作者錯覺文壇是餐風飲露的仙境,而不是一間間簽署著文件和堆滿資料夾的公司的話語而已。


沒紀律還寫甚麼字啊自由工作者們


《作家生存攻略》是朱宥勳作家新手村系列的第一本,下集是《文壇生態導覽》,本文就先處理第一本。當然,我們並不是全部都是夢想著要寫作才讀這本書的,但書裡提供的觀點也讓我們在觀察寫作者時有更精準的目光。比如說,「靠著傳統文學獎體制熬到出書的文學作家,還是遠遠多過於在網絡上成名出書的。文學獎評審再殘酷,也遠遠沒有讀者渙散的注意力殘酷。」真是痛入心扉的至理名言,還有更多的八卦與嘴砲,人稱朱宥勳為「戰神」,這本書已經算是收斂了。頂多是在你不經意時捅你兩刀這樣的程度而已。


這幾年過去了,想要重寫《如何閱讀文學》的心情越來越淡,畢竟書這回事就是這樣,越懂越覺得自己不懂,幾年前要我把文學和社會學連在一起,我也只能兩手一攤講句天能糊弄過去。如今我依然寫稿為生,算是朱宥勳所定義的文字工作者了,所有收入都靠寫字賺來的。然而,讀到這本書還真的是當頭棒喝:「所有我認識、擁有穩定收入的自由工作者,都擁有非常強的紀律性。」就以這句悲慘的格言作為本文結尾,下次,如果你們再來問怎樣才能出書時,我就會叫你們來讀一下這本書,想去台灣出書又不好好調查人家已經step by step手把手教過新手怎樣出書了,看來你的紀律性也跟我差不多嘛。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沐羽

來自香港,落腳台北。著有短篇小說集《煙街》,獲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首獎(小說組)。散文入選《九歌111年散文選》。香港浸大創意寫作學士,台灣清大台灣文學碩士。一八四一出版社編輯。文章見網站:pagefung.com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誰偷走了我的意象

小說 | by 陳芷盈 | 2024-04-26

【無形・◯】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散文 | by 王瀚樑 | 2024-04-24

【無形・◯】桃緣

詩歌 | by 羅貴祥 | 2024-04-22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