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跡天地》:佛學味道的美國電影

影評 | by  左筠 | 2021-05-12

背包客或流浪者,可以是單純想看看這個世界,是從疲乏人生中重整自己,也有人帶着包袱上路,看看在旅途中能不能放低。撇下所有去流浪,看似瀟洒。可事實一定如此嗎?


流浪、背包客旅行、工作假期等聽起來是年輕人的專利,《Nomadland》卻花了九成的鏡頭拍攝Fern(法蘭絲麥杜曼 飾)和路途上遇到的老年人。高齡旅者駕着破舊露營車穿州過省,在的士高唱Country music跳舞,說著帶點傷感的流浪前因:有人身患絕症,也有好些是因經濟拮据,退休金不敷應用,才半推半就四處流浪兼且求職。新自由主義下貌似鹹魚青菜,各有所愛,但其中大多,都是迫不得已的選擇。有幾個場景,便是60、70歲的年輕老人,在快餐店、國家公園、採石場,做着一些年輕人不願意幹的、沈悶或體力勞動的工作。


近年越見夾雜着社會議題的電影上映,用意雖好,但若眼高手低,涉獵太廣太貪心,反而失去焦點。《Nomadland》於這方面表現尚佳,前半段比較多社會批判,後半則著眼人生命題。開首對主題會有點迷失,但後來劇情上算是交代得當。前半部有不少中底收入老人的戲份:Amazon物流倉工作場面,大多數工人都是老人家(有點震撼);露營車會長控訴資本主義社會令他們沒有選擇,於是想集合眾人的力量,抵抗這個體制;旅居老人抱怨政府的退休保障,害她工作一輩子戶口都只有幾百美元;Fern也是不成氣候地做了一份全職後,便做著一份又一份兼職,最後臨老都沒有房子過世……這些主題令體制外游牧 v.s. 體制內安穩的主題突出。沒看內容大綱,一開始我以為電影想講老人在職貧窮(working poor)。直到劇情慢慢展現,主題才由體制與人的衝突,擴展到Fern與自己內心的衝突。


誠然,賣座電影不常挑戰這個社會的經濟結構。將之與個人的命題緊扣,把電影帶到一個獨特的層次。鏡頭和剪接的節奏俐落,對白也十分精煉,沒有多餘的話去交代劇情。前因的逐步展現,及Fern的哀愁神態,令我感到類似《Manchester by the Sea》的壓抑,內有包袱,外有困窘。放不下人生執着,對比綁於新自由主義裏的不自由,前者的苦更是縈繞不散。


觀影後的感受,夾雜着對社會制度的無奈、想反抗的無力感、觸碰到個人本命的一些選擇、遺憾,以及未圓的人事物。戲中雖沒有太多撩動人情緒的鏡頭,卻像細細打下來的雨水,有一點一滴滲進來的,使人百感交集的力度。


縱使也曾因為事情想不開走去旅行,可是以Fern這種年紀,算是十分前衛。Fern年輕時似乎也試過浪蕩,有不隨波逐流的性格,可是與丈夫一起居住的一段時間裏,似乎是他人生裏面最安定的日子。在4000海拔的小鎮上,只有枕邊人,與房子外一望無際的山地和雪山。Fern最後回到那個景色前,我才明白到她流浪生涯的意義 —— 遠山巍峨壯闊,會讓Fern回想丈夫和舊區裏的時光吧。景色在前而你缺席,煞是傷感。


電影把一個旅者的心情捕捉得細緻——震懾的景色有時候,的確讓人不枉此生。然而一個人在路上久了,也會渴望與人同行。在另一部流浪的經典《Into the Wild》,主角最後顫顫寫下「Happiness is real only when shared」。《Nomadland》裏到過無數地方的阿伯,希望臨老有伴,也肯回家好好去當爺爺,是平常不過。快樂許多時是建基於與人分享經歷,多於那個經歷本身。況且,人總是在漂泊中求安穩,安穩中求刺激,刺激過後羨慕淡泊。一路的浪蕩,或是了無生氣的穩定,都不是人的終極嚮往。


那嚮往什麼呢?好像每一個地方都不是Fern想留下、想去的,她究竟想要什麼?她曾經最快樂的日子一旦失去,似乎也不太懂得在別處尋找快樂。旅途上的關係都不長久,快樂短暫。直到她接受旅途中沒有最後的道別。結婚戒指是一個圓,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生命完結了,而愛仍然延續。人生如是,旅途如是 ——上輩子積來的緣分,換得今生旅途上的擦肩而過;今生的願力,讓人在下輩子以別的方式重逢,亦因此可以放下我執。自此,Fern才衝破她的自我防備,掙脫關係的包袱,嘗試接受人生處境的循環更替。這部美國電影,透出點點佛學味道。


最觸動我的部份,是Fern重遇年輕人時,念出的 Sonnet 18: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e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e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在她生命裏頭總算有這一件,給她生命,也容讓她為之賦予意義的一件事。餵養她如陽光不息,如生命不滅。亦因爲此,新的旅程能以開展。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1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