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知名的公共知識份子,Mike Davis寫過十多本有無比影響力的書,揭露有權有勢的力量,如何重塑城市空間、重塑我們生活的環境,也深深影響著城市研究者黃宇軒,並將繼續提醒著他,書寫城市和空間要有的態度。 (閱讀更多)
港台作者最近就稿費問題展開連串討論,孔德維博士這篇文章談文字定價的歷史觀察。今天我們所熟悉,由出版社、刊物與報章「賣紙」換來金錢,再派予作者的「稿費制度」有多長的歷史呢?以華文世界為例推想,「稿費」大概不會在邸報、小報、小抄、揭帖等私人刊出品出現。然而,非制度化的用「字」換「錢」,畢竟有漫長歷史。 (閱讀更多)
港台兩地作者早前就稿費問題展開連串討論,高重建撰文分享自己在稿費與勞動報酬方面的經驗,也從其著作《區塊鏈社會學:金錢、媒體與民主的再想像》談到的局內人、局外人和超越者,講述如何應用在追求文字有價的例子,即使路徑不同,但目標一致,互相尊重,相輔相成。 (閱讀更多)
當俄烏雙方仍在酣戰,因而導致全球糧食及能源問題時,倡議「新氣候制度」的法國哲學家布魯諾‧拉圖,卻因為胰臟癌而離開這個世界。拉圖試圖以其著作重塑人們對自身,對自然生態及對地球的認識,但彭依仁認為這對於描述拉圖這樣一位人物,其實遠遠不夠,並藉此文略談拉圖給人們的思想遺產。 (閱讀更多)
近日有關稿費的討論,在港台作者間成為熱話,文藝待遇成為大眾關心的議題,鄧小樺延續前篇〈稿費這回事〉再次撰文,談及文學園地資助的現實,也講到既然「文章稿費要加」已是共識,為何仍然不成功的背後原因。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