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曾有統計指出,酒精能「促進想像力和內在感知力」,血液酒精濃度達 0.07% 時就是「創作力的旺盛點」(1)——只是,一旦超出這個量,足以導致嗜睡、視力模糊,到了0.25%以上,就會導致意識不清、嘔吐,而超越0.35%,更會引發可能致命的酒精中毒。回看文章開首那句說話,那絕對是侮辱了血液就是酒的海明威,他真正說的是:「酒精唯一對你沒好處的時候,就是寫作或者打架。這兩件事情都得清醒著來。」海明威正是堅持把工作和喝酒分開的那一派。 所謂小飲怡情,酗酒亂性。酗酒,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所載,正式診斷分類為酒精使用疾患,或酒精依賴,具體病症包括:長期大量飲酒後難以減量、為取得酒精及飲用花費大量時間,而後產生問題、戒酒時會發生酒精戒斷症候群等等;另外,根據美國成癮藥物協會的說法,酒精依賴者不但會「思維混亂」,更會「非常固執地否認自己酗酒」。過量飲酒會導致所有器官系統都遭受損害,尤其會影響到大腦、心臟、肝臟、胰臟、以及免疫系統,引發多種併發症,在社會層面上,酗酒的人常被聯想為缺乏自控能力、有暴力傾向、情緒不穩的「失敗者」。 (閱讀更多)
從春初開始,過得一片混亂,生活不斷斷岐出預行的軌道,崔舜華以肉身做星,等待灰飛湮滅,在那裡我們全都是星星,各自運軌,互取引力。往往某顆星在眼前消失,遁入墨漆如銀的虛空,那又是另一個故事。 (閱讀更多)
朗天小說以〈出發到冥王星的男人〉為題,透過冥王星與其主要衛星,沒有主次之分的雙星系統來比喻關係。在夢裡,他死了,還舉行了喪禮,但禮成之後他好像又活過來了。把他封王的,與將他降格的,都是同一個人,只是現在,他該出發往冥王星去了。 (閱讀更多)
小克專欄承接上期,從近幾年填詞嘗試的數個轉韻實驗,其中包括為柳應廷填過的幾首歌曲,分享自己對韻腳運用的心得,談及轉韻定必有其「原因」,而該原因並非純理性或純感性,更像是介乎於兩者之間的混合操作。 (閱讀更多)
「不談不會死的,我不想談這些,我們都不在那。」她還想説,他又不是香港人,爲什麽要在意海島上的事情。 他沮喪地說:「我們都是沙子,海水遲早是要漫過來的。」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