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 乜你今朝又咁遲
去搵川保久齡定係山本耀司
梗係摸咗落去中環嘅JOYCE
再過埋隔離嗰間啫啫ARMANI
我盲目朝拜各國各款名牌子
…….準備轉身辣理Issey Miyaki……
認識三宅一生這個名字,很可能是來自軟硬天師,1991年的〈川保久齡大戰山本耀司〉。歌詞背得滾瓜爛熟,一個又一個設計師的名字琅琅上口。學生時代被流行文化熏陶,大概是貪慕虛榮的因子開始發作,漸漸也被時尚雜誌吸引。90年代的《號外》 已是神枱級,《Amoeba》卻是青春無限好,在兩者之間遊蕩,時裝是潮流是時尚是奢華,從歌詞認識的那個Issey Miyaki 還是Armani,雖是遙不可及,卻令人充滿想像,滿滿的Fantasy。仰望《號外》與中環Joyce,在《Amoeba》與銅鑼灣Green Peace(I.T 前身) 卻找到落腳點,也不忙在百利和利時消磨青春,追趕潮流。
從刨時裝雜誌,變成寫時裝故事。從前「唸口簧」的品牌,一個又一個活現眼前,那時才知道「川保久齡」其實是「川久保玲」。傳奇的Joyce Ma 在70 年代尾將Issey Miyake、Yohji Yamamoto 和Comme des Garçons三個在國際打響名堂的日本品牌帶來香港。而三宅一生其實更早面向世界,於1971年在紐約首度發表個人系列,自1973年起參與巴黎時裝週。每次提到日本「三寶」,都會說是他們把日本時裝推上國際,讓歐洲人見識東洋時裝。多得Joyce Ma 的獨具慧眼與前瞻性,在那紙醉金迷的八十年代,令香港走在亞洲最前,國際都會並不是浪得虛名,巴黎有的,香港也有。 寫著寫著,也終於踏進了中環Joyce,不是忽然富貴,而是如妹仔般拿著一袋袋比人工高幾倍的名牌時裝穿梭名店與公司影樓,間中會在名店遭「白鴿眼」。那個在1989年推出的縐褶系列,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就在角落,對照攝影師Irving Penn 的廣告硬照,見識Fashion Photography 的魔力。那些年,在街上看到穿上Pleats Please 的女人,總會心生敬仰,品味與財富成正比,不是把logo 掛在心口,好像還沒有炫富這個詞。
正如很多品牌一樣,Issey Miyake 旗下也有很多副線,務求讓你找到一個入門的方法,任你如何有創意,時裝始終還是產業,沒有業績一切也是空談。不過跟兩位「同鄉」相比,Issey Miyake 似乎是「收斂」得多。Yohji Yamamoto 在2003 年與adidas 共同創立Y3,Comme des Garçons又有PLAY 系列,除了價錢相對地負擔得起,設計也相對地易入口。Yohji 找來adidas 當拍檔,川久保玲更是厲害,不甘於自家品牌,更涉足零售,與丈夫Adrian Joffe創立Dover Street Market時尚精品店,搜羅世界各地當紅的國際品牌和up and coming 的designer labels。倫敦那座六層店, 總能令你帶點東西離開。於是,衣櫃也出現了Y3 和CDG,獨欠Issey Miyake。事實上, 80 年代是他最巔峰時期,其後風頭也稍為減退。不過三宅一生在90年代初,已逐漸將品牌的設計重任交予助手瀧澤直己,專注研究和開發工作,與接任設計總監的藤原大,一起共同研發出另一標誌性作品A-POC。此外,在1996年,更成立了A-net,專門扶植年輕設計師的子公司,數數看,曾在Issey Miyake 任職後自立門戶,或是A-net 的設計師,包括小野塚秋良的Zucca、津森千里的Tsimori Chisato、津村耕佑的FINAL HOME、宇津木的mercibeaucoup等等。而他們也曾經現身I.T,曾經雄霸銅鑼灣百德新街,從Miyake 走出來,開枝散葉,散到我的衣櫃。總算是透過門生,連結了大師。
如果要數跟大眾最接近的大師作品,相信是Steve Jobs 身上的黑色高領tee。Steve Jobs 在八十年代初曾到訪日本Sony 總部,看到員工穿上Issey Miyake 為Sony 設計的制服,意識到原來制服可以建立歸屬感及專業感,於是也找Issey Miyake 為蘋果設計制服,最後雖然沒有成事,但制服的概念卻用在自己身上,Levis’s 501,New Balance 加一件Issey Miyake 為他度身訂造的黑色高領Tee ,從此跟Steve Jobs形影不離。當然Issey Miyake 也有「貼地」的出品,像「一生之水」,還有手袋Bao Bao ,形狀結構也貫徹品牌實用性和簡約的理念。值得留意的是,「一生之水」的香水瓶設計師倉俁史朗,早於80年代初,已被三宅一生邀請設計東京的首家專門店。而在2000 年推出的手袋系列,最初命名為「Bilbao」,概念正是來自Frank Gehry 為西班牙城市畢爾包(Bilbao) 設計的 Guggenheim Museum,2010 才改名為Bao Bao。沒錯,三宅一生跟不少世界知名建築師惺惺相惜,合作無間,Zaha Hadid更是其粉絲。而2007 年在東京開幕的 21_21 美術館,由三宅一生基金會統籌設計,安藤忠雄設計,設計理念來自Issey Miyake 的「一塊布」,美術館的屋頂,像一塊鐵板折彎而成,外部由多層玻璃組成。別了時裝,走上旅遊、藝術文化之路,某一年到六本木「朝聖」,成了跟三宅一生最近的距離。
中環即將沒有了Joyce,百德新街上最著目的是Donki ,速食時裝侵食市場,買名牌可以轉戰Net-A-Porter,時裝世界翻了翻,從前一切像煙消雲散。三宅一生在1986 年登上時代雜誌封面,被形容為「Maestro Of Style」,他的實驗性與藝術性超越了時代。藝術就是改變甚至顛覆社會某些既定看法,「一生褶」、「一塊布」,「簡約美學」並不簡單,「沒有圖案的圖案」設計。2022 年8月 5日,84歲的三宅一生告別人間,透過門生、透過追隨者,透過建築、他的DNA 永留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