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馬開通真的很興奮,佬編聽到打尿震。除了是因為歌者鐵膠羅先生的歌聲,令人顱內高潮以外,也是因為聽到綠袖子,那曾經令人戰慄的音樂。
考過香港公開試的人都知道,綠袖子在試場上代表的不是興奮,而是壓力與焦慮。考試期間響起的綠袖子,就好像送別考試遊戲失敗者的輓歌。最常聽到的1962年版本,還不是最大鑊,MIDI版本(有無人記得咩係MIDI?)才是終極大佬。
所以當貌似剛做完應屆考生的羅先生,能夠透過對歌曲的創造性顛覆,表達了週記式的情感外,亦利用二次創作解構了整個merit based的香港教育制度,佬編除了欽敬,還是欽敬。We are all in the gutter,而羅生有能力在陰溝裡玩屎。
點解考試主題曲會是綠袖子,是當年的考評局副常秘京力士,在流行曲與古典音樂之間折衷的選擇,當年他應該沒有想到,這首英國民謠會以這種方式烙印在香港學生的腦裡。
在那只剩下咳聲的試場裡播這首音樂,就像初中生第一次食黃嘴煙一樣,是極容易上腦的。大家聽完羅生一展歌喉以後,相信平均都會上腦一小時。這除了是民謠本身簡單catchy以外,還是考試乃至教育的規訓,在我們的身上發揮了作用。
過了返學考試的年紀後,綠袖子的traumatic感覺已經越來越低,甚至還會有時會令人懷緬那段simpler time。不過佬編有位朋友評得有趣,我們這些年來對綠袖子感覺的轉變,只不過是由創傷後遺症,變成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