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保羅·安切爾(Paul Antschel)的保羅・策蘭(Paul Celan),生於1920年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42年,他集中營裡的父親因傷寒病逝;而同樣陷於地獄的母親,更給子彈打穿頸項。1944年,他把自己的舊筆名(Ancel)改為策蘭(Celan)——生命的苦難、沉鬱與流離,都被他放在這個置換音節的名字中;而對於一個與猶太、與死亡對等的詩人來說,1948年,正是他的重生之年。 (閱讀更多)
講起林徽因,不少人首先先想起詩人徐志摩的意外死亡:1931年11月19日,他搭乘中國航空公司清晨八點的飛機由南京北上,飛機在大霧中觸山後墜落,不幸罹難。林徽因與徐志摩有非常深厚的交情…… (閱讀更多)
28歲的馬奎斯,表面上是屬於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的《觀察家報》的明星記者,另一方面,他的短篇小說也已經聲名大噪。1955年5月,四易其稿的《枯枝敗葉》終於得到出版,是他的第一本個人著作;同年7月,他被《觀察家報》派駐歐洲羅馬,這是一份優差,他得以大量參加歐洲的電影節,是一場各種意義上的朝聖之旅。這一年的馬奎斯,總體心情應該不錯。這一年的12月底,他到達巴黎,則將迎來他人生中最窮困的歲月。 (閱讀更多)
1933年,戴望舒,28歲。28歲的戴望舒,遠赴里昂中法大學留學。同時,這位剛剛出版第二本詩集《望舒草》的詩人,正在鬱鬱寡歡,掛念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