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發生過多種政治審查事件,藝術自由、表達自由於是成為是次選舉的重要關鍵詞,不少候選人都提到「藝術自由約章」,如何落實約章,保障藝術工作者進行創作或與不同機構合作時,避免因個人政治立場而面對壓力,捍衛香港表達自由;此外,亦有不少聲音關注藝術平權、藝術通達服務。而在視覺藝術與文學藝術兩組,則鮮明出現本土藝術與中方統戰兩派之間的爭持。 (閱讀更多)
談及在警棍陰影下的香港,淮遠問廖偉棠:你現在寫政治詩,寫完後可以解決心裡的沉重感嗎?淮遠坦言,有時重讀自己的政治詩,還會忍不住落淚,完全沒有言說過後的療癒效果。廖偉棠沉思一會,才回答:「其實沒有寫作可以承載到療癒效果,但我們可以讓心裡的難過通過寫作,讓它變得更清楚,就如魯迅的〈藥〉,最後仍要留一朵花,給世界留點希望。」詩人沒有警棍,只有詩歌作為武器。 (閱讀更多)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日前(九月六日)舉辦講座,邀來鄭詩靈教授、譚萬基博士、周豁然女士、鍾浩浲先生,以人類學角度解釋「暴力」的不同面貌。講者提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其實充斥著無形的暴力,法律、經濟、生活價值等看似和平的秩序,無不是通過看不見的暴力來維繫。最後,講者亦討論了邁向非暴力的可能。 (閱讀更多)
早前「虛詞.無形」和香港文學館舉辦夜話活動,邀來黃飛鵬、楊慧儀和黃衍仁跟大家分享,除了思索走下去的力量以及談到新疆的經驗,還有實用的情緒急救教學。前路怎樣艱辛,我們也要一起走下去。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