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日前(九月六日)舉辦講座,邀來鄭詩靈教授、譚萬基博士、周豁然女士、鍾浩浲先生,以人類學角度解釋「暴力」的不同面貌。講者提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其實充斥著無形的暴力,法律、經濟、生活價值等看似和平的秩序,無不是通過看不見的暴力來維繫。最後,講者亦討論了邁向非暴力的可能。 (閱讀更多)
早前「虛詞.無形」和香港文學館舉辦夜話活動,邀來黃飛鵬、楊慧儀和黃衍仁跟大家分享,除了思索走下去的力量以及談到新疆的經驗,還有實用的情緒急救教學。前路怎樣艱辛,我們也要一起走下去。 (閱讀更多)
若果警察肆意往這些街道發射催淚彈是一種「暴力」,在深水埗擺地攤的基層市民每天面對被檢控的壓力,早已是暴力滲透日常的體現了。基層市民賣物維生,卻屢屢需在食環職員來到前收拾離去;稍一不慎遭到票控,不只賠上高額罰款,載滿財物的手推車都有機會被充公。 (閱讀更多)
資源人力稿件空間四面楚歌、漏夜開會埋馬不停蹄……版在紙本蕭條的年代,要創建一本全新的實體雜誌,聽起來是「膽大妄為」。何況今年六月飄搖動蕩,《方圓》書誌立足於香港而創刊,可謂逆勢而行。更可貴的是,這本書誌有一特點——專門收錄四千至二萬字的長篇創作、評論,還在論文部分設下匿名評審機制,力圖填補民間與學院的間隙、達成真正的自由書寫,要達成以上種種,著實不易。 (閱讀更多)
香港文學館舉辦的「孤獨 —— 空間/性格」文學季講座,成功邀得言叔夏來港,與作家鄧小樺討論孤獨,並在詩人池荒懸的主持下,嘗試在這個風雨飄搖,獨處與思考都愈形艱難的城市,重新去認識空間與自我、生命、社會與寫作的微妙關係。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