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地理系洪廣冀與生態作家黃瀚嶢,以《人類世的億萬塵埃》為題,從微小的「灰塵」出發,對談「人類世」與「超物件」等宏大概念。講座中,他們指出全球環境議題背後隱藏的資源分配不均與歷史責任。從倫敦煤煙到台灣的礦坑與空污,塵埃串聯起跨時空的環境史,也顯影出地景記憶與身體經驗。黃瀚嶢藉由台東揚塵、茶房結晶到媽祖神像的例子,說明塵埃亦是文化與情感的載體。 (閱讀更多)
美國影壇一代傳奇、奧斯卡金像獎影后戴安姬頓(Diane Keaton)於昨日(11日)加州辭世,享壽79歲。其家人透過發言人向《People》雜誌證實消息,並表示死因細節目前尚未公開,請求外界尊重隱私。姬頓與導演活地亞倫的合作,是其演藝生涯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篇章。兩人不僅曾是戀人,更是創作上的黃金搭檔。1977年的浪漫喜劇《安妮荷爾》(Annie Hall)被視為兩人合作的巔峰,姬頓在片中展現的獨特魅力與時尚風格,為她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並囊括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BAFTA)及金球獎影后。其角色的寬鬆褲裝、男士襯衫及寬邊帽造型更影響了女性服飾潮流,成為中性時尚的標誌。 (閱讀更多)
黎喜傳來小說,講述蘇聯太空人塔季楊娜死後,國家將她塑造成為國捐軀的「鐵女人」。「我」作為她的愛人卻在回憶中拼湊出一個截然不同的形象:一個會為綽號大笑、渴望自由、與她夢想逃往加拿大的伴侶。當官方的宏大敘事掩蓋了私密的真相,「我」只能在孤獨中反思她們的過去、體制的謊言,以及塔季楊娜那趟飛向太陽的單程旅程。 (閱讀更多)
讀詩三首。飲江傳來〈擬ai書寫之「人一個行到街邊執個橙」〉用輕鬆幽默的語調,將政治、宗教、倫理及科技等主題並置,形成對當代權力與倫理的諷刺和反思;曾靜雅的〈想成為一隻貓〉將貓擬化成理想的生存狀態,藉此對比出現代人對簡單生活的憧憬與無奈;李曼旎以〈用舊了的女孩〉組詩描繪出女性在現代社會中可能面臨的身體焦慮、情感耗損與自我物化的困境與哀愁。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