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世界的重要作家西西,去年12月18日安祥離世,享年85歲。回顧西西一生,筆耕不綴,創作類型豐富,替香港塑造了豐富文學形象,供養一代又一代青年文學養分。為悼念這位殿堂級作家,今期《無形》特意抽調原有期數,改成悼念西西專輯,邀請不同作家撰寫悼文,一起從字裡行間緬懷這位傳奇作家。
潘國靈分享自己如何在西西作品的字裡行間與其相遇,也破破「老派」行事作風,談及與西西的幾面之緣。從第一次近距離親見西西,到與對方在小型讀書會相聚,幾面之緣,潘國靈從沒想過寫,但聽憑文字的召喚,到底寫下來了。陳智德從昔日於報攤每隔兩週按期買回家的《大拇指半月刊》說起,講到西西這一輩作家創造出來的「香港文學」,絕不只是香港一地發表或有關香港一地之文藝,更是一種與香港共同成長的精神、視野和文化態度。
讀西西,看她寫出來的知識與門道已經豐富到消化不來,鄧小樺認為更要看到她沒有寫出來的。隨著年紀漸長限制增多,才會知道西西如何舉重若輕,把力氣花在美好的地方,把美好給予更多的人,讓世界再好一點。洛楓則分享自己與西西的故事,並憶起對方送贈的手造熊。以「遊戲方式」處理寫作和手藝兩項事情,而且是「認真的玩」,西西在病後古稀之年完成《縫熊志》與《猿猴志》,銘刻了屬於我城的強韌生命力和勃發精神。
人去了而文字還在,想法與記憶親近,緣是陪伴成長的一部分,就算未見真身只是讀著無時無刻的再現。甚麼都在發生,甚麼也沒發生,羅貴祥以詩作〈望春〉表達懷念。謝曉虹則以西西的同名小說〈象是笨蛋〉為題,向經典致敬,亦呼應原作引出的存在主義話題。
城市一直在變,西西的小說手法亦然。書頁紛飛,字符飄落,葉秋弦細讀西西每本著作,將西西收納在字裡行間的密碼大量吞進肚囊,其筆下永不終止的大故事早已跨越世界邊界,一直帶讀者「上天下地,遊走古今」。今期最後收錄藝術家馬琼珠的畫作,取名〈像他這樣的一個女子〉,以悼念西西這位作家中的作家。
人去了無法再見,但文字猶存,作品仍是活的,並且會一直延續下去。時間繼續不住向前,但西西留下來的文字飛氈,想必將繼續滋養每代文藝青年,成為另一場永不停歇、永不疲倦的閱讀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