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談雅然嗎?2001年7月20日,這位生於大陸而遭遺棄、最後被港人領養的孩子,得到終審法院一紙敗訴,面臨遭遣返內地、與家人分離的絕望處境。當時談雅然不僅面對入境處的遣返警告,更受媒體與公眾輿論的猛烈追擊,連自己是養女的事實,她都是從《明報》記者口中才得知的。成年人尚且未必能承受這樣的壓力,何況當年談雅然只是個十二三歲的中學少女,箇中滋味是難以想象。 (閱讀更多)
潘國靈與白雙全合作的項目「閱讀感染:圖書館療養院」是「疫症都市」計劃一部分,「疫症都市」於大館設展,以藝術探討香港的疫症歷史,離開大館,潘國靈與白雙全則在油街建了一個異象圖書館,以秘密結社的形式進行活動。除了生理上的疾症,都市人的精神和心靈上還面對多少疾病,閱讀又能否為他們提供抗體? (閱讀更多)
我記得黃麗群寫過不喜歡出門,但沒想過到香港接受訪問時,還是會把場地拉到自己的房間。她說她今天應該不會離開旅館,如此堅決,我完全被這股不出門的決心所打動。出版了小說集《海邊的房間》、散文集《背後歌》、《感覺有點奢侈的事》的她,曾任媒體編輯,現為自由工作者。 (閱讀更多)
這次導演李滄東來港,一是因為得到亞洲電影大獎的終身成就獎,亦因為香港國際電影節以《韓國電影一百週年》專題,播放他二十年前的作品《薄荷糖》高清復修版而訪港。圍訪他的過程, 彷如回到大學時候苦寫關於他電影的論文,對他的印象得到更全面的了解。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