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條街道自有其生命,形形色色的街道日常鑄就一個社區的記憶,建構我城獨有的人文風景。由灣仔區議會資助,香港文學館出版的新書《我們走過軒尼詩道街頭》,以十篇訪談和十篇文字創作,拼貼出灣仔區的人情與故事。日前舉行的新書發佈會由鄧小樺主持,並邀得負責此項目的銅鑼灣區區議員邱汶珊,以及本書作者淮遠、鄭政恆、陳子雲等作嘉賓,與我們細說軒尼詩道。 (閱讀更多)
楊東龍早前在「刺點畫廊」舉辦展覽「日課」,書店艺鵠亦在今年一月亦為他出版了書藉《就是繪書》。他孜孜不倦地繪畫逾二十年,讓人好奇繪畫之於他到底有甚麼特別意義? (閱讀更多)
香港文學館主編、木馬文化出版的《我香港,我街道》,第一集得到亮麗回響,相隔一年再出版續篇,儘管過去一年全球大疫,香港社會改變甚多,移民潮再度湧現,但離散共同體或都有著某種精神維繫,節同時異,初衷不改。 (閱讀更多)
在有圖都無真相的年代,有圖或者有聲音都唔代表有真相。在眼看未為實,耳聽未為真的時代中,就連睇一張圖,聽下聲音,都要諗清諗楚,到底看到的、聽到的是否真實。而「我到底聽到啲咩?」正正是即將在兆基創意書院上演的《耳蝸裡有隻象》(Truth within Earshot?)希望觀眾思考的問題。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