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by 蘇麗真 | 2022-06-22

土生土長的中國舞者伍詠豪(Skinny)經歷八年演藝修羅場洗禮,打滾過多少舞林盛會,橫掃多少獎學金,相隔十二年重返不加鎖舞踊館,在他的首部個人創作《专业不专业 Zhuānyè bù zhuānyè》,帶來一場舞蹈專業和身份認同的自我探索,尋找學院從沒教的「香港舞」,一支真正屬於自己的舞蹈。 (閱讀更多)

【新書】散文集《時候》序——多才多藝的文化人陳耀成

書序 | by 李歐梵 | 2023-04-26

陳耀成新書《時候》的內容五花八門,包括他早期和近期在報章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李歐梵為這本散文集寫序,分享自己與作者的相識緣分,藉此向港台讀者介紹這位才華滿溢、身兼多種身分的作家導演。 (閱讀更多)

關於藝術發展局選舉

如是我聞 | by 甄拔濤 | 2022-12-08

早前有傳媒報導來屆藝術發展局將改選制,甄拔濤撰文回應並提出幾點思考,認為藝發局是值得守住的一個小角落,關於這場選舉的思考,也是一次讓每個藝術家思考自己定位及事業方向,以致整個業界發展的好機會。 (閱讀更多)

「韓女獨有戲」六月開映——紛亂世界,從女性獨立電影反思現實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6-20

隨著近年韓國電影在世界影壇更受關注,愈來愈多獨立電影也被發行至全球戲院及影展作放映,近年韓國亦有不少女性投身電影產業,香港藝術中心與首爾獨立電影節繼去年舉辦「韓女獨有戲」的活動後,今年再度為本地影迷挑選八部韓國女性獨立電影,從每部作品刻劃的多元化故事,了解不同世代韓國女性所面對的困難。 (閱讀更多)

【無形・夠鐘食藥】聲光轉逝,用新眼光看粵語片——訪楊紫燁主編新書《昨日的影 今日的光》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6-14

曾獲奧斯卡與金像奬的導演楊紫燁,花耗五年心力,策劃主編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出版的《昨日的影 今日的光——粵語片劇照風華半世紀》,透過四百多幅精挑細選的珍貴劇照,帶領讀者進入粵語片五光十色的世界,在回顧昔日美好的同時,亦希望喚起年輕一代對粵語片的興趣,嘗試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經典。 (閱讀更多)

他們的音樂現場——訪「下一個現場」劉曉江、張靜瑜、孫禮賢

專訪 | by 林喜兒 | 2022-06-13

近年因為疫情,表演藝術紛紛轉戰網上,不過對劉曉江、張靜瑜和孫禮賢來說,網上節目與劇院現場其實不是彼此的替代品,只是媒介不同,工具不同。「是否現場,經驗其實一樣,在音樂廳發生的事其實沒有改變。」這三位年輕音樂人,同是畢業於演藝學院音樂學院,從作曲開始,然後各自走出不同的聲音與跨媒體創作。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史學泰斗許倬雲離世 享壽95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8-05

編輯推介

重探《死神來了》的死亡哲學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8-12

易過借火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8-11

空心水塔

散文 | by 李文靜 | 2025-08-09

詩三首:〈爻〉、〈腳趾〉、〈離開 / 海床 / 到達 / 到達〉

詩歌 | by 潘國亨, 鄭偉謙, 梁偉浩 | 2025-08-09

盡頭

小說 | by 黎喜 | 2025-08-08

醬園味:評《醬園弄・懸案》

影評 | by 金成 | 2025-08-06

Bruksvara

小說 | by 徐竟勛 | 2025-08-02

良風有迅

散文 | by 惟得 |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