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探索者「香港隅地」:探索/保育兩難全?

專訪 | by  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 | 2020-08-03

黎寧(Alex)本身只是個跟普通香港人一樣喜歡旅遊的青年,但外遊總有厭倦的時候,三年前參加了一個廢墟探索的活動,始發覺香港原來都有很多具有特色的地方,自始投身到廢墟探索者的行列,在臉書開創了名為「香港隅地」的專頁,分享探索廢墟時拍的照片,亦會附加這些建築的歷史背景、建築特色等資料,意外獲得不少回響。


運作兩年多,黎寧走訪過大大小小廢墟都有二百個,數量驚人,而且不要以為廢墟總是在些山旮旯渺無人煙的地方,其實在市中心裡也存在不少空置建築,「可能香港人行路真係行得太快,很多時就在身邊都沒發覺。」他說。


廢墟探索的守則


廢墟探索者總給人一種神秘的印象,透過他們的照片我們才赫然發現原來香港存在這些地方,一個不太香港的香港,引用黎寧的話,「彷如月球的背面」,到底他們是如何發掘這些神秘地景?答案可能沒想像中複雜,有時黎寧會在維基上找香港歷史建築的列表,有時會在書上網上看到圖片,大概知道建築的位置,再去當區搜索,當然這種做法比較耗時,但黎寧始終覺得值得。


走進這些歷史建築,有時可能是私人地方,有時可能是政府物業,其實伴隨著一定的法律風險,而廢墟探索者本身亦有他們必須遵守的「潛規則」,比如不能透露廢墟地址,在廢墟內的物件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拿走,更甚者,可能必須等到該建築拆卸之後才能把照片公開等等。而黎寧給自己多立一項準則,就是照片要客觀持平地紀錄,避免被太花巧的視覺效果喧賓奪主,「有些朋友可能會看到靚的東西才拍,太過凌亂或荒廢的就不拍,但這樣可能未能如實反映整個廢墟的面貌。」如此嚴格要求平實,其實跟他想達至的一個目標有關,就是保育。


旁觀者抑或介入者?


黎寧關心保育項目,經常留意舊建築會被如何運用,最近南固臺重建計劃通過,將來會變成證婚所,黎寧就覺得那是個不太好的示範。「變成證婚所、會所,咁之後一般人仲可不可以入去呢?又例如灣仔街市,活化之後上面起晒豪宅,一般人行過可能都不知那是舊建築。」一棟舊建築活化之後,還能否發揮它的社區功能,讓當區的歷史故事流傳下去,才是他的考量,「好多人批評香港的保育只係『保留個殼』,但係保唔到社區歷史、社區故事。」


他特別提到甘棠第與香港細菌學檢驗室,即現今的孫中山紀念館與香港醫學博物館,他認為這是香港做得比較好的保育項目,一來兩個地方都很大程度地保留建築外貌,二來醫學博物館更保留了當年上環鼠疫的歷史,教後人警惕。


然而,繼續探索廢墟、拍舊物照片的同時,卻令他愈來愈感受到廢墟探索與保育之間的張力和矛盾。「某程度上我拍這些照片都是想喚起大眾對這些歷史的關注,希望可以推動一種保育的意識,但我只能在建築拆卸之後才公開照片,到那時候那棟建築已經不在了。」又例如他不能透露建築的位置,公眾只能透過照片知道有這地方,可能到最後亦不知到底在哪裡,但如果公開了,又會否令那地方變成打卡熱點,做成某種破壞,也是他一直覺得矛盾之處。


「我有時在網上都看到些專頁分享舊物件,大家覺得好懷念,覺得那些物件已不復存在,但其實我在不久前還在廢墟見過,其實這些物件還在,只是在某個封存的空間裡被遺忘了。」但正如剛才提到的探索守則,他不能帶走任何物件,是否只能眼白白看著這些物件被時間遺忘?應該當一個旁觀者,抑或介入者?可能他還未有答案,但他覺得:「這些事物不應該只有我看到。」


從廢墟裡發現歷史


他在臉書寫道:「廢墟是個天然的博物館,卻比博物館更有意義。廢墟裡的事物,沒有人為的caption,廢墟的caption,都由時間的痕跡演繹。」走進廢墟,某程度上就是走進一個歷史現場,每件物件背後都有故事,他還記得當時走入中環街市那種時光倒流的強烈感覺。


黎寧覺得走進廢墟認識的香港歷史比在書上讀到的更加立體,更能感受到從前的人的生活氣息,而且將照片上傳網頁後,會引來不少舊街坊跟他分享舊時生活點滴,這也是跟學術文獻不同的認識。除了舊建築,他也拍了一系列街頭字體的照片,發現「香港美術專科學校」的招牌字竟是由齊白石題字,從而吸引他去發掘這所私立學校的歷史,「自從開始探索廢墟,會更懂得欣賞這個城市的細節。」


然而,有些地方終究還是會湮沒在時間裡,漸漸被人遺忘,令他覺得可惜的是已經開展重建計劃,將會變成住宅用地的邵氏影城,充滿歷史的器材被當成垃圾,又例如盧吉道27號的百年大宅,同屬百年大宅的甘道23號當年政府以換地方式終得以保留,相反盧吉道27號卻沒有相應對待。


「可能仍然有很多人覺得發展比較重要,有時我去拍些舊唐樓,像是永和號,也有些街外朋友會話:『有什麼值得保留呢,不過是些木建築』、『有乜好影』。大家都知道香港變得好快,都係要發展,可能都阻止唔到,但這些屬於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是否可以想想辦法怎麼去保存呢?」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編輯推介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

著名作家瓊瑤今午去世 享年86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2-04

重讀《安提戈涅》

書評 | by 趙遠 | 2024-12-02

隱世生活不隱世

書評 | by 亞C | 2024-12-02

方方與新寫實小説

書評 | by 黃子平 | 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