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by 王瀚樑 | 2023-07-22

在劇場出身的袁曉嵐、謝昊丹,與在建築系畢業的林入,策劃了超過一年的「織梭跨媒介文化計劃」,讓文學、視覺藝術、劇場、建築背景的藝術家,一起思考以創作回應當下,論述真實的香港故事。作為計劃的成果,今個月他們在牛棚舉辦《並置的聲音》藝術展覽、展演及工作坊。袁曉嵐說她想知道,「不同媒介的藝術家,共同面對此刻的香港。他們由衷想講的一件事,會是甚麼呢?」 (閱讀更多)

【新書】《文學看得開(作品篇)》序——文學的世界:折映人心 時代共振

書序 | by 鄧小樺 | 2023-07-21

你有覺得身邊的世界過度熟悉而變得狹窄嗎?你有覺得自己與主流格格不入而感到孤單嗎?你有覺得人性複雜,耳邊又充斥老生常談的解釋,讓你覺得不可信而加倍煩厭嗎?你有覺得萬物都短暫而傾向幻滅,你缺乏信念與參照嗎?若你遇到以上問題,也許已聽過很多人叫你上網/煲劇/去旅行——但我們相信,你需要的其實是,進入文學那豐繁幽異的世界。 (閱讀更多)

【書展開幕】中小型出版社大減 獨立書店體制內外各尋出路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7-21

第三十三屆香港書展周三(19日)於灣仔會展開幕,是自疫情復常後首個書展,主辦方貿發局預計入場人次會比往年多。今年書展有更多內地展商參展,反之中小型出版社則蹤跡難尋。不過也有書店於今年首次參展,期望令讀者可在書展中發掘獨立出版書籍。而在書展以外,亦有獨立書店及出版商自行舉辦「小型出版銷售場」,為讀者提供接觸本地出版的另類選擇。 (閱讀更多)

訪患癌作家小書——「閱讀拯救了我」

專訪 | by 王瀚樑 | 2023-07-20

死亡是一場可以預知的意外,每個人都無法避免,但當它出現之際,卻總是令人猝不及防、措手不及。兩年前,小書出版了她的首本散文集,在鬧市之中開辦了書店「小書舍」,獲邀請在電台節目中說書,一下子實現了三個夢想,能做着一切與書相關的工作,她覺得自己是個幸運兒。但就在這一年,她患上了骨癌。在病榻之中,她繼續看書、寫書。她說,是閱讀拯救了她。「當我獨自一人的時候,書本和文字是我最大的安慰」。 (閱讀更多)

【香港書展2023】無秩序編輯室用盡消費券書單

無秩序編輯室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7-19

亂世之下,前路難行,但愈是艱辛的日子,愈要好好閱讀。今年書展舉行期間,適逢第二期消費券剛剛開始發放,就讓我們將彈藥投放在閱讀之上,藉此排解內心的一切鬱結與苦悶。「虛詞編輯部」今年特意精選以下書單,紀念已逝作家的同時,但願也能重新發現城內仍然蘊藏的美好。世界很壞,但我們依然深信,有燈就有人,有書就有光,讀書永遠都有其意義所在。 (閱讀更多)

【新書】《尋常與作樂——哲學與文藝的25則思考》序——我在這兩三年的二三事

書序 | by 李敬恒 | 2023-07-14

大學哲學講師、《哲學有偈傾》主持李敬恒新作《尋常與作樂——哲學與文藝的25則思考》,內容涵蓋生活、文藝、哲學等不同範疇,同時亦緊貼時事熱話,貼近香港人日常生活經驗,為讀者提供哲學入門路徑,大師兄Roger在書序分享自己這兩三年的二三事,談及本書之所以可能,一切都是由「五夜講場」開始。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風林火山》:麥浚龍的世界

影評 | by 王建鏗 | 2025-10-08

那年切不成的月餅

散文 | by 陸裕欣 | 2025-10-0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10-03

詩三首:〈樹〉、〈某個瞬間就起了風〉、〈到達組詩〉

詩歌 | by 鄭偉謙, 梁偉浩, 李靈枝 | 2025-10-03

白頭翁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03

樺加沙日記(擬淮遠三則)

散文 | by Greenly, 羊格, 麥景琪  | 2025-10-01

光之帝國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9-26

詩三首:〈念尼泊爾〉、〈失控練習〉 、〈臺北寫真〉

詩歌 | by 王培智, 俊奇, 徐竟勛 | 2025-09-26

靈感獵人

小說 | by 勞國安 | 2025-09-26

計劃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