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紅眼 | 2022-08-09

同期在香港上映的兩部小眾電影,一部是來自法國導演 Céline Sciamma 的《迷你孖媽》,另一部是在香港藝術中心「韓女獨有戲」系列特別放映、由韓國導演崔珍瑛執導的《幸福的私生活》,無獨有偶,兩部作品分別展現了遇見世界上另一個我的兩種形式。而且,她們的故事都跟房子的記憶有關。《迷你孖媽》用舊房子藏著一個童年約誓,《幸福的私生活》裡,房子既是對未來的憧憬,也是來自過去的束縛。不是所有時空旅行都必然跟「祖父悖論」扯上關係,還可以是母女之間難離難捨的心靈感應。 (閱讀更多)

《智理想情人》:為慾望存在的科技

影評 | by 馮曉彤 | 2022-08-08

由瑪麗亞施拉德(Maria Schrader)執導的德語片《智理想情人》(I’m Your Man),講述古文字學家艾瑪試用一個為她度身訂造的「情人機械人」湯姆。理想的愛侶能否被科學家計算、量化?馮曉彤形容電影哲學與情感兼備,深入挖掘人性的多重面貌,並辯論以機械科技滿足人類慾望的正當性。 (閱讀更多)

伊坂幸太郎和電影《殺手列車》

影評 | by 譚劍 | 2022-08-05

電影《殺手列車》改編自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原著小說《瓢蟲》,譚劍認為伊坂的故事和其他日本推理小說很不一樣,沒有什麼複雜的詭計可言,但是人物非常鮮活有趣。他抽取本格派的設計感而不著驚天動地的詭計,抽取社會派的人物設計卻不沉重,再注入他取自黑色電影(特別是Tarantino)的荒謬感和幽默,寫出他自成一家的伊坂系娛樂小說。 (閱讀更多)

《藍色大門》:身體與曖昧的親密感

影評 | by 藍玉雍 | 2022-08-01

對於男女朋友之間的親密感,我們引發的想像常常是快樂、正向而且和諧、充滿回應的互動,並把親密感視為一種體貼、具有分享性質的情緒。藍玉雍認為,從這樣的背景下去看電影《藍色大門》是很有趣的。因為這部電影描述的親密感,是時遠時近的。而電影表現這種情感的方式也很特別。它是透過身體在空間中不和諧的移動、互動產生的效果。 (閱讀更多)

《貝爾法斯特》:Don’t Look Back,少小離家別回來

影評 | by 紅眼 | 2022-07-26

「我們不能全部都離開,否則這裡就只剩下瘋子了……我們之中,需要有一半人留下,才能為另一半離開的人傷感。」作為一封簡潔而沒刻意鋪排太多戲劇效果的「家書」,《貝爾法斯特》並沒有渲染太多濃情澎湃的鄉愁,或許本身作為離開的那一半人,Kenneth Branagh 有著一種「沒有資格去為故鄉傷感」的自覺。鄉愁本身是痛,是不能說的秘密,像個信誓旦旦永遠不會打開的匣子。而無論當初選擇了哪一種生活,經歷過的往事都不會淡忘,如電影結束前的兩段字幕:For the ones who stayed, for the ones who left. For the ones who were lost.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看《貓貓的奇幻漂流》雜感

影評 | by 泊泉 | 2025-05-07

編輯推介

《貓貓的奇幻漂流》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5-09

代溝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5-07

看《貓貓的奇幻漂流》雜感

影評 | by 泊泉 | 2025-05-07

空心圓

小說 | by 石啟峰 | 2025-04-25

破皮

散文 | by 令菱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