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香港流行樂壇的新書《給下一輪廣東歌盛世備忘錄──香港樂壇變奏》最近出版,向來關注粵語流行歌曲的黃志華,讀到書中第一篇講本土意識的文章,想及1974年以前的二十多年漫長歲月,粵語流行歌曲生產會否關乎本土意識,生產粵語流行曲的念頭又是如何閃現? (閱讀更多)
台灣慢工出版社發起的四期刊物計畫《熱帶季風》,嘗試借紀實漫畫的內容,讓讀者關注文化生活、甚至勞工和環境等社會問題,謝愷忻從刊物的繪畫和編輯風格,探討紀實漫畫的特點和意義,並淺談台灣的文化身分定位。 (閱讀更多)
從第一部小說《白牙》開始,莎娣.史密斯(Zadie Smith)就冠上了天才作家的名聲,出版這部繁中譯本長達七百頁的小說時,她才廿五歲。也從這部開始,史密斯的小說人物全都跟家庭密切相關,掙扎不只是個人的掙扎,是整個家庭都壓縮在內的複合掙扎,這使得史密斯的小說厚重而動人。家庭即歷史,即宿命,即故事引擎,引領著故事在悠長的篇幅上風馳電掣,飆向註定爆發衝突的結局。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