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by 劉平 | 2019-01-03

要為《自由如綠》寫一篇書評,著實不容易。全書共二十四篇作品,每位作者就一款植物展開創作,二十四篇作品恍如二十四個大觀園一樣,歷史觀照、內在抒情、記憶重塑、社會輿論等等無所不包,獨立分析還好,如今結集成書,那是「大象無形」,也是「只緣身在此山中」。 (閱讀更多)

時間曾經打一個摺——寫在展覽側面

藝評 | by 查映嵐 | 2019-01-03

Krauss寫Hesse,說她總是自由借鑒其他藝術家的想法,不羞於承認,也不為「影響」的焦慮所阻礙;我看Ivy,也是如此。 (閱讀更多)

壓抑的慾望:六十年代的若松孝二

影評 | by 鄭政恆 | 2019-01-03

對於比較年輕的香港影迷,初識若松孝二(1936-2012)已是2008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激越情色:若松孝二的無秩序世界」放映環節,當年放映了他長達190分鐘的最新作品《赤軍殘酷內鬥暗黑史》(2007),還有代表作《隔牆有秘》(1965)、《二度處女Go Go Go》(1969)、《赤軍:PFLP世界戰爭宣言》(1971)和《天使之恍惚》(1972)。 (閱讀更多)

再談《盧麒之死》的情感底色——回應譚以諾

書評 | by 李薇婷 | 2019-01-03

近日,譚以諾回應我刊載在「虛詞」的《盧麒之死》評論,六項意見引起我許多反思。在回應前,實在要講句多謝,因為他的回覆,令我的評論沒有成為單聲道。我亦期待有更多《盧麒之死》的讀者回應我拙劣且尚待斧正的分析,借此衍生更多與小說相關的討論。這才是評論者最感高興的事。 (閱讀更多)

【無形.鬼】為靈魂栽種尊嚴——評韓江《少年來了》

書評 | by 江祈穎 | 2019-01-03

人的尊嚴何在?珍貴的肉身,高貴的靈魂,還是那崇高的理想?電影《華麗的假期》以英雄歷程為視覺,呈現人們面對極權壯烈犧牲,在時代巨輪中從容就義。《少年來了》並不從大敍述中出發,故意刪去背景,以微觀視覺,直面少年們目視的一切,反映出他們最殘酷的體驗,不論在抗爭現場,牢獄中或死後遊魂,韓江都以溫婉而抽離的筆觸描繪,但當肉身在受難,抽離反而更撕心裂肺。 (閱讀更多)

香.夭︰死亡不是香港的終結

藝評 | by 黃潤宇 | 2019-01-03

死亡是一段靈動的時間?死後世界是停止運作的世界?人們莫不留意一個城市瀕死的狀態:受創、掙扎、重擊、垂死……新聞事件直觀地將其呈現。香港,惶然無措且憤怒地接收著這些信息,如同被處以極刑的囚徒站在刑具前,全部思維都濃縮於死亡節點以前的時間,無一日不在死生的結界處擺盪。煎熬難耐。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編輯推介

公屋妹

小說 | by 洪綺蔓 | 2025-04-1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4-10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漫想《米奇17號》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4-08

後超人時代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4-08

【教育侏羅紀】病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4-07

雞蛋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07

詩三首:〈慣性〉、〈鵝之悲歌〉、〈這一邊和那一邊〉

詩歌 | by 丘亦斐, 王培智, 侯蔽 | 2025-04-04

廢話文學

散文 | by 潘逸賢 |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