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 | by 曹疏影 | 2022-10-28

我是病毒的 人體盛 女兒看著我 兒子看著我 吃我的時候 毫不猶豫 用我生出來的 尖嫩的舌 (閱讀更多)

【無形.中過又如何】零次元隔離筆記

詩歌 | by 廖偉棠 | 2022-10-28

用一隻蜘蛛遺留 在它的噩夢裡的幻肢 把門拉開:從此我是一個有抗體的 人類。從此適應末日 晝夜等待著 血管中那些不蒙面的詩 揭竿起義 (閱讀更多)

【鄧小樺專欄:閃爍其辭】逆旅務實主義

專欄 | by 鄧小樺 | 2022-10-28

在時間的窄縫中,地理偶合以撞擊生產出的短暫性事物。我們以一種化繁為簡、minimalistic的方式去拆解各種難題,鄧小樺稱之為「逆旅務實主義」——其實也是「逆境務實主義」。有乜食乜,是為腦細的逆旅務實主義,也是說今年以「水土不伏」為主題的香港文學季。 (閱讀更多)

【無形.中過又如何】困獸鬥

散文 | by 黃桂桂 | 2022-10-27

黃桂桂以「困獸鬥」形容自己一家自後確診的狀況,家裡突然變成鬥獸場,沒有防禦裝備,沒有武器,沒有隊友。我只有自己,以及敵人,而「白色的測試棒上出現兩條被猛獸尖銳的指甲劃過的殷紅血痕」,被家人感染到痊癒的過程,彷彿就是跟無形的獸作戰。 (閱讀更多)

文字定價的歷史觀察

其他 | by 孔德維 | 2022-10-26

港台作者最近就稿費問題展開連串討論,孔德維博士這篇文章談文字定價的歷史觀察。今天我們所熟悉,由出版社、刊物與報章「賣紙」換來金錢,再派予作者的「稿費制度」有多長的歷史呢?以華文世界為例推想,「稿費」大概不會在邸報、小報、小抄、揭帖等私人刊出品出現。然而,非制度化的用「字」換「錢」,畢竟有漫長歷史。 (閱讀更多)

【無形.中過又如何】凌空日記

散文 | by 沐羽 | 2022-10-25

沐羽形容,懷念住隔離酒店的日子,而在香港與台灣的隔離日子感覺不同,「在香港的二十一天我住銅鑼灣八樓好高騖遠,在台灣的十四天我在高雄二樓看著美麗島站⋯⋯在香港時我與朋友們線上喝酒,聊文學聊感情聊工作;在台灣時有朋友剛好騎車南下,一台紅色檔車停在酒店樓下,隔窗講電話像探監。他帶啤酒給我,我把一本文學理論從窗戶丟下去給他。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啤酒,那麼,以物易物就這樣成了。」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蛇美文蛇美人

散文 | by 惟得 | 2025-07-10

執拾遺傳症

小說 | by 彭慧瑜 | 2025-07-07

蘇苑姍詩三首

詩歌 | by 蘇苑姍 | 2025-07-04

散文 | by 俞宙 | 2025-07-04

〈黛玉笑了〉:捻花而笑的林黛玉

其他 | by 余永曇 | 2025-07-03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

詩三首:〈石身〉、〈春天〉、〈無題〉

詩歌 | by 王兆基, 黎喜, 潘國亨 | 2025-06-28

唐格朗(Tangerang)女子

小說 | by 悇愉 | 202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