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by 皮亞 | 2023-06-02

皮亞形容,每個喜歡看電影的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投射出來的高達。律師證實,高達選擇「輔助自殺」來結束生命,理由是,他覺得疲累,在尚能清醒時,有尊嚴地離開。皮亞想起《斷了氣》結局,男主角尚保羅貝蒙多中槍後長路前行,直至整個人倒下,演成漫長的告別。那一槍,變相是由他最愛的女人珍茜寶打出,他斷氣前,吐出遺言:「這讓我想嘔吐」。珍茜寶不明白,旁人便告訴她,「你讓他想嘔吐」——我相信,《斷了氣》的結局,對高達的生死而言,是一部預言書。 (閱讀更多)

人人都同意稿費要加,但為什麼不成功?

其他 | by 鄧小樺 | 2022-10-17

近日有關稿費的討論,在港台作者間成為熱話,文藝待遇成為大眾關心的議題,鄧小樺延續前篇〈稿費這回事〉再次撰文,談及文學園地資助的現實,也講到既然「文章稿費要加」已是共識,為何仍然不成功的背後原因。 (閱讀更多)

作者與編輯的共生關係

其他 | by 彭依仁 | 2022-10-17

港台作者近日群起討論稿費問題,彭依仁撰文說明自己看法,談到作者與編輯其實是種共生的關係,並舉歷史為例,闡述寫作如何體現金融資本主義的本質,現代作者的定義則是由「群眾」的出現而被形塑的。 (閱讀更多)

稿費這回事

其他 | by 鄧小樺 | 2022-10-17

稿費海鮮價是行內現實,面對比較惡的成名作者,多給一點讓他滿意很平常——但我總是做不到,因為我給你多了,其實就要減少另一些人的稿費或刊出機會。而且犧牲的往往是文化資本不多的弱勢新人。這就是把要求給自己加稿費說成為群體爭取的英雄主義,背後的殘忍現實。如果給自己抬價是為了群體謀福利,那就該等到稿費整體改善比如每個人都$0.5一字,才答應寫;但我見許多人只要自己加了稿費就接受了,會犧牲什麼,他們其實是不理的。 (閱讀更多)

一個特立獨行的香港知識分子—— 憶李怡先生

散文 | by 陳雅明 | 2022-10-13

「一個人是他一生行為的總和:他所做的,和他能做的。」李怡不時在報章、講座引用馬爾羅的名言,回顧自己思想、政治、陣營的轉變,在他生後仍然承受前期背景而來的罵名。陳雅明憶述在港大唸書前後,與李怡的數面之緣。仍記得他白髮翩翩,踽踽獨行,不必拐杖,沒有助手,穿著卡其色的西裝外套,總是我行我素,如武俠小說大隱隱於市的高人,像文藝電影的作家瀟灑自若。 (閱讀更多)

哲心總共詩心好——關子尹教授詩集《我心歸隱處》讀後

散文 | by 陳煒舜 | 2022-10-06

陳煒舜收到關子尹教授賜贈新梓詩集《我心歸隱處》,並撰文細說與他相識多年的往事,及探討網絡時代寫舊體詩的一些心得:「逐字語譯己詩,未免過於貢高,予人『自我感覺良好』的印象。不過在臉書發表光禿禿一首舊詩,大抵引不起太多人的興趣,作者與讀者互動的本意難以達到⋯⋯因此,我的帖文也逐漸採用這種「紀事詩」體裁,讀者即便無意於讀詩,卻也能從散文部分略知本旨。」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編輯推介

破皮

散文 | by 令菱 | 2025-04-23

《你存生的意義》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19

公屋妹

小說 | by 洪綺蔓 | 2025-04-1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