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食.仁稔】初識人面

字在食 | by  鄧小樺 | 2018-07-16

前菜上桌,乃見狀如龍眼的青果浸在亮麗淺黃的橄欖油中,她說:「這是古老東西,除這裡沒別處吃了。」那名字我聽起來像「銀緬」,浮想聯翩,未免太點題了——她原知道我們看她,帶一種箔銀色的緬懷?

回來查,原來是仁稔。內藏的黃色果核上有五個卵形凹点,如人面五官,故又稱人面或人面子。《嶺南採藥錄》中記載,「人面子性平,味甘酸,醒酒,解毒,治偏身風痛癢,去喉痛等症。」那天吃上人面子,果然夜裡蕁蔴疹不曾發作。

仁稔生長於華南與東南亞地區,不是任何地方都吃得到,我把照片放上臉書,果然有些讀者留言說是佛山家鄕小吃、長輩常做、現已少見。六七月仲夏,乃是仁稔上巿季節;所謂「仁稔生津、子薑去濕」,是極合暑天的小吃。蔡瀾說仁稔生吃極酸,但以鹽漬或醬油浸之,風味極佳,一再說你會忍不住一直吃下去。他又是怎麼知道的呢,當日我覺得這果子入口心清氣朗,像龍眼連殼吃,那甘酸有一神秘而清脆的層次,好像有隻小船在心裡晃蕩,於是一顆顆吃下去,在高談闊論的席上顯得像不知規矩的小孩。

當日是張敏儀張大姐臨行在利園西苑設席請客,席上有李怡、鄧小宇、吳明林、鄭惠芳、伍偉賢,我年紀最小敬陪末座。席上大姐先直指我,認真道:「你們那個虛詞網的字,為甚麼這麼淺色?是不是不想給人看?」我當下暗自驚喜:大姐竟然有看!末了大姐說「請不要介意,我以前開會就是這樣子」。大姐氣勢之強,在座前輩都怕我嚇到,殊不知我幾乎是拜物地喜歡她的惡。有要求,不怕說出來,銳利到迫你直面批評,不讓你躲到私己的角落裡——銳利的銀色,能反照出你自己的樣子。這其實也是信任對方夠堅強、可以承受,是一種看重。我在裡面,看到香港最好的季節,如人面當造。

港台日前播出的「文化樹下——我們的廣播人」系列紀錄片,最後一集《理想的年代》就拍張敏儀,所謂緬懷香港的黃金歲月,就是對於公共廣播不偏不倚、為民喉舌的信念,堅持理念,不為金錢與政治服務,背後是一個國際城巿的自信。現下世界當然不是這樣子,我總是問,獨裁是恥、弄權是恥、撕破臉是恥,現在的權力者都不知恥,如何讓他們知恥?席上個個是體面人,都嘆:無恥者無敵。

我一顆顆仁稔吃下去:佐飯有政壇八卦,元秋情史,路祥安神秘的死亡,《瑯玡榜》、《甄嬛傳》與中國人基因之有無。又談是枝裕和,李怡先生大嘆《小偷家族》好看,張大姐說最喜歡《比海還深》,李怡先生最後承認其實最喜歡《海街日記》,眾人莞爾,都說四姐妹各有風姿,太美了。我喜歡惡女,但看來不是席間所好;張大姐說上鏡時,一定不准把她的惡拍出來。那天在北京登上長城拍攝,要走來走去,她心裡其實很忟憎,但到鏡頭前,又閒雅雍容。

有些東西我還是明白的。張大姐說拍攝時,全心就想著如何把理念、想法、過程說好,至於化妝梳頭著衫等「女人嘢」視同末節,「我邊有時間搞呢啲?」只默默擔心拍出來自己樣子不好看。

這真真是世上最多餘最可愛的擔心,張敏儀又怎會不好看呢?近乎完美的風華,步履生風,盈然是一揮而就的銳氣,又從不失儀態。在這世代固然是難尋了,但我總是認為,我們要記住最好的時候是怎樣的,以煉意志,夷然面對壞時代。

橄欖油浸的仁稔讓家鄉之味,摻入西方式的大器高貴。當日還有大哥燒鵝、豐潤秀美不可方物的乳豬等等,但我想寫的,還是人面。有句話是關於緬懷的:人面桃花相映紅——有一種灼灼其華從來不曾削弱半分,如同在玻璃罩裡精緻供奉的鈴刀法器,用以召喚神靈與信仰的。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鄧小樺

詩人、作家、文化評論人。《文學放得開》主持。著有詩集、散文集、訪問集。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