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2-10-19

618上海街地下有一個雪白的空間,白淨的地氈,上面有白色的方塊及白皚皚的水形雕塑。這是藝術家曲淵澈的展覽「虛空之地」 。「虛空之地」這名稱源自波蘭學者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一本著作《液態現代性》(Liquid Modernity)。 (閱讀更多)

【文藝Follow Me】二手書店「精神書局」的經營日常:賣書、收書、無時間看書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2-09-24

Sam說他出外收書很少問客人原因,但從他收書的規模中,他感受到移民潮漲得有多高。「因為很多人是全屋的書都不要,甚至會問我要不要把書櫃也收了。真的很多,一個月最少一兩單,每次收書都有六七袋紅白藍膠袋,有時多起上來有三四十袋,以前很少這樣的。」人走了,書也搬家,都去了像精神書局這樣的二手書店,在書海中等待有緣人。 (閱讀更多)

【文藝Follow Me】「激發的細胞連在一起」產生記憶 而記憶是無法觸摸的煙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2-09-13

「激發的細胞連在一起」是大腦產生記憶的過程,亦是灣仔茂蘿街7號一個展覽的名稱。策展人兼參展藝術家之一的梁基爵說,展覽是想借助這幢重建後的歷史建築講記憶。 (閱讀更多)

【文藝Follow Me】「傳導/蛻變——七位香港教學藝術家」展覽 何兆基、林嵐:我們是整理魔術師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2-08-27

「傳導/蛻變——七位香港教學藝術家」展覽策展人歐陽憲找來七位一邊教書,一邊當藝術家的「教學藝術家」進行聯展,參展人包括何兆基、林嵐、譚偉平、鄧凝姿、謝明莊、黃麗貞及余偉聯。他們七人的身份是明確的,當他們在學校教書,他們被稱為「老師」,但他們舉辦展覽時,就是「藝術家」。是次「傳導/蛻變——七位香港教學藝術家」展覽則特別強調他們的雙重身份。他們又如何兼顧兩者呢? (閱讀更多)

【文藝Follow Me】「後人類敘事:以科學巫術之名」展覽 探索邊界中模糊的可能性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2-08-13

在古斯拉夫的神話中,太陽神有一個女兒叫Zorya,代表黎明女神。關於Zorya的故事在烏克蘭、波蘭、斯洛維尼亞、俄羅斯等地因應各地文化被描繪成不同故事版本。她有時是一個人,有時是兩姊妹、三姊妹,各自代表著天上不同時候的光:黎明時她是「晨星」(Zorya Utrennyaya),黃昏時她是晚星(Zorya Vechernyaya),午夜時她就是午夜(Zorya Polunochnaya)。 (閱讀更多)

【文藝Follow Me】寫生,是把生命寫出來:香港藝術館《吳冠中:速寫生命》展出漢柏原稿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2-08-01

1974年,吳冠中隨友人到蘇州司徒廟寫生,見到廟外那四棵漢柏,吳冠中震驚不已,內心有強烈的想把那四棵漢柏畫下來的意慾,但由於他在此之前畫油彩畫居多,因此只帶了油畫箱,他圍著漢柏繞了一圈又一圈後,都找不到下筆的角度,他意識到眼前的景色難以用油彩處理,於是向朋友借了三張高麗筆接駁起來,棄用油彩改用箱頭筆,一邊在四棵漢柏中間穿梭,一邊作畫,畫出《漢柏寫生原稿》。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黛玉笑了〉:捻花而笑的林黛玉

其他 | by 余永曇 | 2025-07-03

編輯推介

放榜的那些事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7-16

「詩同讀·風格」 海自暗光中顯現,幽禁於琥珀中的顏面 ——讀曹疏影〈fragile〉、〈淡金路〉

其他 | by 畢如意, 季展伊, 張雅婷, 現三, 不與易, 謝曉陽, 李曼旎, 歐陽咻, 嘻嘻, 意寒 | 2025-07-16

2025書展活動推薦 獨立出版另起爐灶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7-16

Mackapär

小說 | by 徐竟勛 | 2025-07-12

離開拉斯維加斯

散文 | by ⿆卓穎 | 2025-07-12

慢慢游

散文 | by 小煬 | 2025-07-11

蛇美文蛇美人

散文 | by 惟得 | 2025-07-10

執拾遺傳症

小說 | by 彭慧瑜 | 2025-07-07

蘇苑姍詩三首

詩歌 | by 蘇苑姍 | 2025-07-04

散文 | by 俞宙 | 2025-07-04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