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follow me】木棉飄絮 人樹相依——訪南豐紗廠《幸會木棉》

文藝Follow Me | by  陳子雲 | 2021-05-15

每年三到四月是木棉樹開花季節,必伴隨木棉飄絮,白棉內藏種子隨飛而起,積累在地上猶如落雪。可是人們大多數不領情,嫌木棉弄污行人路。從木棉的衣、食、住、行四大功用,以及作家陳慧的《木棉情書》,構成了南豐紗廠的《幸會木棉》展覽,展示荃灣人樹共生社區的可能。


走入南豐紗廠,《幸會木棉》展覽藏身於紗廠不同空間。作家陳慧的《木棉情書》印在中庭的柱子上;版畫家林敬庭從荃灣白田壩街一株木棉樹獲得靈感,會在紗廠一間飲品店內的窗見到。集合荃灣區內木棉樹分佈的「木棉地圖」,地圖旁邊便是展示木棉花不同功用的小角落,讓訪客一目了然。


南豐集團文化及社區部經理呂幗昕和高級主任琳琳談起木棉樹,便相當有勁。訪問完帶記者到紗廠附近探望木棉樹,收集地上的木棉樹果實,展示我們看木棉樹怎樣延續生命,背後也是希望到紗廠的人,可以明白多一點點人樹共生社區的理念。「好多人看見木棉飄絮,堆積在路邊,才會發現自己頭上有一株木棉樹。這種日常的體驗,成就《幸會木棉》這個名字,以及其英文Nice to meet you, Kapok。這個展覽一來出於南豐紗廠響應『世界之約』,在科技發達年代重新連結人與大自然。二來是不少人來到南豐紗廠經常打卡、拍照,這個展覽或者可以帶出紗廠的另一個面向。」


呂幗昕說,幾年前已經與作家陳慧合作,書寫「女工三部曲」,《木棉情書》是第二部。她指著柱子上的引文,原來這都是陳慧文中木棉樹的「自白」。「陳慧代入木棉樹本身,寫出它與一個在女工家庭成長的女孩的故事。一直以來人們以為木棉樹樹幹筆直,稱它為『英雄樹』,但陳慧書寫的木棉樹,更加像是一位女性,一位獨立、堅毅的女性,連結上女工家庭的小女孩,回望荃灣幾十年作為手工業社區的過去,歌頌女性的默默付出。」


另一方面,展覽亦聚焦木棉樹與人日常活動的連結,展示木棉樹在衣、食、住、行為人類帶來的功用。琳琳逐一介紹,木棉花配合酸醋會變成不同層次的紫色,一件紫色上衣,原來出自木棉花。木棉花又可以取其棉絮製成枕頭,比一般以棉花製的枕頭來得更軟,而以前的雜貨店原來也會出售棉絮,供人重新裝填木棉枕,循環再用。又唔講唔知,我們經常喝的涼茶「五花茶」,木棉花就是五種花材之一。木棉飄絮無非為了其生命存續,而事實上它一直貢獻人類,潤物細無聲。


「展覽之外,我們也會舉辦導賞團及速寫團,遊走在荃灣不同地方種有的木棉樹,觀察它的形態,分享各種木棉樹的小知識。速寫團則是讓參加者在三小時專心與木棉樹相處,事後速寫各種仔們對木棉樹的印象。在『木棉地圖』上,你會見到參加者留下的作品。」


呂幗昕覺得,過去一年香港受疫情影響,人與人之間守住社交距離,不同活動取消、延期,恰恰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大家重新發掘社區裡的大自然環境。「我們的展覽每一次都會以分享、收集故事的模式策劃,其實最希望大家到來了解木棉樹之後,帶住那些印象離去,如此此長遠便會形成人與一個社區、社區的大自然的獨特關係。」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陳子雲

陳子雲。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曾任職網媒《獨立媒體》、《香港01》。現自由身寫作,管理Facebook專頁「InsKino」。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虛詞・同病相連】養病神醫

小說 | by 綠色衫 | 2024-03-27

【字遊行.倫敦/巴黎】賞墳

字遊行 | by 廖子豐  | 2024-03-27

台北之旅藝術有感

藝評 | by 胡夢未 | 2024-03-18

《新活日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