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儲物癖:儲模型、儲波鞋、儲印花、儲寶石⋯⋯ 一頭分界短髮,架著規矩眼鏡的視覺藝術家劉智聰,喜歡儲的卻是舊課本。為了這舖癮,他租倉,搞Facebook
Page,寫了《我們的舊課本》與《讀書好時光》兩本書,在富德樓運作了兩年「舊課本展示館」後,把自己的收藏搬到新蒲崗工作室。
今次他與南豐紗廠合作舉辦「舊課本——那些美好的風景」展覽,再次展出自己的舊課本珍藏,希望讓大眾懷緬往昔學習回憶的同時,反思舊課本內容價值與社會環境的變遷。「寫教科書的人,要照顧所有學生的程度、需要,難免會在解釋事情時顯得狹窄,有所局限。以前老師說課文正確,論調就正確;今日我們重翻舊課本,又能否突破這種思維?」
靜看舊物消逝 佛系藏書精神
劉智聰成長於八、九十年代,他描繪的香港,有一種獨特的進步感、開放美。「目賭地鐵港島線開通,東區走廊落成,自己好像跟著社會成長。」會考後,他到白英奇讀設計,「教科書有它的意識形態,想你成為想成為的人,但是沒有一本能指引你的人生。」他日夜埋首創作,砌作品集,落力兼職儲錢,最終成功赴英國進修。劉智聰離港那天,正是1997年6月30日。
在《我們的舊課本》中,劉智聰也用文字、圖片展現成長年代的機場風光。(李顥謙攝)
「兩年後回來,啟德機場沒了,港英政府走了,到處都變化了很多,連心目中最美好的建築都被拆掉。」重建虎豹別墅建築群時,大部分人表達保留虎豹別墅的意向,卻不知大家一直遊玩而又真正想保留的,是旁邊的萬金油花園。最後,萬金油花園被拆,成功保留的,是一幢沒有太多老香港遊覽過,大家都沒有太大感情的私人別墅。
「你懷的舊,可以與別人懷的舊有很大分別。」他拍了很多關於城市的照片,在搞鄉村荒校攝影展「迴光反照The Last Radiance of Life」時,被舊課本的插畫吸引,開始收藏習慣。「嗜好太偏太小眾。四圍搵書,都冇人跟我爭。」
受舊課本插畫影響,劉智聰工作室的桌子上,滿佈了一堆精美的舊風味人物圖卡。「以前課本插畫中的人物,描繪手法近乎工筆,像真度高,有一種舒服、優雅的味道。」有雅就有俗,舊式課本美學風格參差,常見趣味驚喜。「有些較重口味的教科書,把人物的皮膚都塗上藍色,驚嚇非常。」相比現在,教科書因要滿足政府的送檢規格,畫風多是統一整齊,失卻令人歎服的筆觸。
劉智聰收藏的舊課本,反映當時學前教育的課程內容,亦體現出獨特的美學風格。(李顥謙攝)
劉智聰的收藏品中,有遠至清代的課本典籍,也有五、六十年代的教科書。有趣的是,他只儲小學、幼稚園課本。「一來,不想跟著重考試的中學課程扯上關係。二來,其實小學生、幼稚園生在課本學的那些尊重別人、珍惜投票的道理,我們可能還未學識。」而在辦「舊課本展示館」期間,他也遇過不少熱心的老人家,主動分享與展品相關的故事,回顧往昔的社會風貌。「有的更會透過專頁跟我約時間,專程從外國回來看展。
鼓勵互動的舊課本展覽
今次與南豐紗廠籌劃「舊課本——那些美好的風景」展覽,劉智聰也著力延續做展示館時的「榕樹頭」分享精神,以舊課本作橋樑,讓不同年代的讀者、參觀者有機會交流。「香港缺乏儲舊課本的平台,圖書館也沒有這類檔案。與紗廠合作,就能有更大、更多人流的空間。在展覽中,老香港能回憶舊日的生活;年輕人也可以在交流中多認識歷史。」
對於是次展覽的成效,劉智聰看得很輕鬆隨心。「我們不是大機構、博物館,搞舊課本展覽,沒有甚麼宏大策略。大家啱傾啱玩,就走在一起。」就像他儲舊課本時,那份隨緣、不強求回報的心態:有就有,冇就冇。也許只有謙卑一點,保持思考的距離,大家才能繼續那些儲物、翻看舊時回憶的喜悅。
《我們的舊課本》與《讀書好時光》,是劉智聰記錄時代、舊課本的方法。(李顥謙攝)
受到舊課本圖像、畫作啟發,劉智聰也創作了不少精美字卡,貼合時下潮語,別有一番活力趣味。(李顥謙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