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侏羅紀】逆流循道——中學生爭設文學科

教育侏羅紀 | by  李顥謙 | 2019-02-14

在不少中學裡,中國文學科都面對被「殺科」的命運。課文繁複、考核冗長、配套匱乏,在講技巧與碎片化的新高中學制下,全港只有不足4成的學校開設文學科;報考公開試人數上,更從首屆的3000多人下跌到去年的1700多人--在這種風氣下,循道中學卻逆流而立,開辦新高中文學科。自2013-14學年起,同學都能在公開試考獲5**等佳績;今屆中六預科,也有15位同學準備應考文學。文學教育的種子得以發芽,實源於6年前,一班學生成功爭設文學科的故事。



沿著加士居道的山坡緩緩上行,循道校牆的鮮花正恣意展放,奪目如火。訪問當日,校長、兩位科主任老師、舊生與在校生都如好友般融洽交談,細數往事。要令到校方開科,舊生需要通過黃珮儀校長的三個考驗:一,找到任教文學科的老師;二,通過文學知識測驗;三,也是最困難的一關--在學校的高層會議上,說服師長。到底他們是怎樣克服重重挑戰,令校方接納建議?



想學賦比興 開科過三關

無論在文憑試、會考還是高考的課程,循道中學都沒有開辦文學科的慣例。「為甚麼周圍環境都散發輕視中文的氣氛?」就讀城市大學的鄧裕東,是當年有份爭取開科的舊生。初中時的他已常常背誦詩文。「總覺得文字稚嫩,希望藉文學來提升造詣。」好讀古典詩詞,也會為自組的樂隊填詞;應考文憑試中文寫作卷時,他就以林夕為例,論證「傳統不是創新的擔子」。


DSC_0334

鄧裕東相信,流行曲歌詞也有文學的價值。(李顥謙攝)


年少總是氣盛。當年中三的鄧裕東,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萌生爭設文學科的念頭。根據學校慣例,開辦一科選修科的最低要求是有8個學生選讀。他們第一步做的是寫信表達訴求,接著發起聯署。「收集了10幾個簽名,就去游說校長。」為令校方回應,鄧裕東與同學們展現出決心與誠意:先找到願意負責的老師,再通過文學知識測驗。



最難克服的一關,始終是在校方的高層會議上,說服17位老師。「連同我在內共8個代表,心情都非常緊張。」思考人生義理的話,學校已設有宗哲科。對校方而言,文學科還有甚麼開辦的價值?「想傳承中國文化。」被刁鑽問題考起,唯有以心底話回應。最終,與會老師以9:8的投票結果,通過開辦文學科的動議。僅一票之差。「現在回看,這個行動瘋狂嗎?敢於爭取,也許就是循道人的特質。


mc pp

當年爭設文學科的同學,都寫了陳情書。(李顥謙攝)


校長:同學想讀,也要老師想教

「讀書要讀得好,一定是學生讀著他們喜歡的學科,老師在教他們想教授的知識。」黃儀校長相信師生的想法與能力,會提供適當的自由空間,讓他們發揮創意,愉快學習。3年前在網上引起熱話、以生動幽默手法講述三角形幾何概念的「SAS洗腦歌」,便是循道中學的數學科老師、校園電視台聯同同學炮製的作品。



身為一校之長,黃校長亦須考慮教學資源的限制,平衡學校發展的需要。「如果同學是貪一時好玩,即使給他們開設文學科,都只會hea讀了事。這對其他學科、老師與學生都不公平。」學生過足三關,滿足到修讀的門檻也不足夠。「在中文組裡再抽調老師教文學科,一定會為他們帶來額外的工作量。」校內的中文科老師不計付出,全力支持。難怪中文科科主任李凱茜笑說:「學生如此主動認真,我們又怎會撲熄他們心中的火?」


DSC_0362

說到校內學生,黃珮儀校長(左)與吳暘老師(右)都流露欣喜的笑容。(李顥謙攝)


敢玩文學 唔使舉手

「文學是一門個性化的學科,總能吸引性情浪漫的人。」文學科科主任吳暘,受到學生的感染,肩負起教導文學科的重任。中學時,他已經跟著文學老師陳達生(國學大師陳湛銓之少子)研讀宋詞,比較版本優劣;升上中大中文系後,他對文學的興趣就更為濃厚。「文學是情感教育。它的教化作用,就如在生命裡打開一扇窗子,讓我們一睹絢麗奪目的風景」。



大環境不斷在變化。要提升教學質素,吳老師深明與時並進的必要。他會定期更新教學重點,分享自己對篇章資料的看法,也研究《紅樓夢》課文部分的煉字要訣。最近,他還得到校方的同意,在課堂上運用手機Apps ,上載篇章問題供學生作答。「很多同學會把自己的帳戶改成我的名字,天天猜測我心情,模仿我的說話。憑著行文語氣,多少都估到邊個打邊個。」要做到教學相長,知識見用,也需要師生敢「玩」。



修讀文學科的中六生林琬旻認為,「用Apps 學文學」的方法新穎可取。「有些同學比較怕醜,不會舉手答問題。透過Apps 作教學媒介,同學能更大膽地表達想法,老師又可以同步與學生互動。」她喜歡進步開放、突破傳統限制的現代文學作品,如張愛玲、魯迅、西西與三毛。


DSC_0366

能夠修讀自己喜歡的學科,林琬旻也感謝師兄姐們的付出。(李顥謙攝)


教育就是陪伴

文學班的修讀人數不多,勝在同學意志高昂,目標清晰。「選科時,已經覺得文學科能夠超越中文科的創作框架,能夠讓我擁有更自由的寫作空間。」林琬旻也對新聞學抱有興趣,長遠目標是升讀大學的傳理系。



追求自由表達,不代表古文素養疏淺。林琬旻能夠把一整課韓愈的《進學解》倒背如流,因而獲得吳老師送贈《刺殺騎士團長》作鼓勵。吳老師的態度倒也灑脫:「學生讀文學科,不代表會長遠留在文學的圈子。能夠在學生的生命裡出現過,陪他們一程,看著他們成長,就是作為老師的最大心願。」



循道文學科的「爭取運動」成為校園佳話,文學在學生心中的地位也得到提升。黃校長笑言,學生更投入地學習中文,發掘當中的樂趣。「早前請了作家來學校講張愛玲,同學們的反應都非常積極。我相信,學中文、文學的氣氛正在慢慢改變呢。」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李顥謙

太多阻擋,太多粉碎。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1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