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侏羅紀 | by 黎國威 | 2020-02-21

於停課期間為追回課時,採取網上教學是無奈之舉,但它始終有所局限,至目前為止也不可能完全取代面授課程。來自教育界的黎國威分享個人經驗,試圖論證網上教學不可以做到甚麼,並提醒我們不應忘記學校作為實體空間,也是全人教育得以可能的關鍵。 (閱讀更多)

【教育侏羅紀】教育現代性與香港人的線性時間觀

教育侏羅紀 | by 黎國威 | 2020-02-18

以學年來計,相信不少教育界同工也心知肚明以下事實:這學年幾乎可說是報廢。在學習過程未有足夠時間保證的狀況下,是否仍然要按既定schedule,讓未有足夠學習時間如期升班、升學?黎國威在這篇文章引出線性時間觀的概念,從而回到最根本的問題:究竟從事教育,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教育本身,還是為了滿足教育的程序? (閱讀更多)

《婚姻故事》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02-05

入圍奧斯卡六項提名的Neflix原創電影《婚姻故事》,上架後瞬即受到不少觀眾讚賞,電影描寫離婚愛侶經歷的真實性,更被大讚「到肉」;然而,幾位影評人卻對此有不同評價。凌志誠認為電影細緻且具張力,體現導演的功力和技藝;區皓棕疑惑赤裸的關係破裂情節是否值得觀眾同情;劉建均則以「好的離婚故事,卻非好的婚姻故事」評之。閱讀《婚姻故事》小輯前,不妨先好好細味電影,再看那篇反映閣下心聲。 (閱讀更多)

《浴火的少女畫像》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01-22

凝視,是法國女同志電影《浴火的少女畫像》的關鍵詞。它是一部極需要專注的電影,看懂了的人會覺得刻骨銘心,誤入的人會覺得導演處理太過簡單。然而,只有非常專注地留意每個細節,才能把握電影使觀眾動情的地方。影評人魏時煜踏出戲院,立刻買票次日重溫;如也前後看過三遍,感嘆所有凝望化作記憶的回眸都成了詩;或許就如《虛詞》記者黃柏熹所言,觀看電影本身就是一種「凝視」的行為,而這正是電影使人觸動的魔力所在。 (閱讀更多)

【2019.回顧】2019香港文化大事回顧(下):抗爭以外,我們該如何守住本地文化?

2019.回顧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01-24

上回「2019香港文化大事回顧」,提到送中惡法如何危及創作自由;而從六月的反修例風波爆發以來,文化界除了面對極權的各種打壓,也要抵受逆權運動衍生的後續影響,例如文藝活動延期或取消、文化人及學子的逃亡潮,都對孕育本地文化藝術帶來傷害。反送中運動固然牽動人心,但文學界關注的年度大事,還包括「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風波,新詩組的爭議賽果更惹起文壇熱議,梁文道辭筆引發的社會討論,同樣值得關注。另外,「三中商」書倉送中與出版業的困境,以及人工智能如何誘發寫作媒介想像的討論,都是2019年抗爭以外值得留意的文化大事。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10-03

詩三首:〈樹〉、〈某個瞬間就起了風〉、〈到達組詩〉

詩歌 | by 鄭偉謙, 梁偉浩, 李靈枝 | 2025-10-03

白頭翁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03

樺加沙日記(擬淮遠三則)

散文 | by Greenly, 羊格, 麥景琪  | 2025-10-01

光之帝國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9-26

詩三首:〈念尼泊爾〉、〈失控練習〉 、〈臺北寫真〉

詩歌 | by 王培智, 俊奇, 徐竟勛 | 2025-09-26

靈感獵人

小說 | by 勞國安 | 2025-09-26

計劃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9-23

藍移吧!

小說 | by 黎喜 | 2025-09-19

當代的某些關係

小說 | by 苦橙蒿 | 2025-09-19

智慧腐蛀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