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之中,梁璇筠從未試過如此悠長的「農曆年假」,也從未如此期待上班。為了抗疫,老師們開始嘗試網上教學,梁璇筠分享她從買自拍神棍拍片,到開始拍攝以至剪片時的準備功夫,務求與學生一起,不要太「甩轆」。無疑網上實時教學只能是權宜之計,不知道何時可以風乎舞雩詠而歸? (閱讀更多)
成為今屆奧斯卡大贏家的韓國電影《上流寄生族》,導演奉俊昊將商業電影的可能性推到巔峰,那點「像醃菜又像晾不乾的地布」的霉臭味,表現出窮人與富人之間無可踰越的鴻溝。在此送上《上流寄生族》小輯,集合查映嵐的觀後感與凌志誠的影評,麥曦茵更從導演的訪問,講到韓國電影與政策、法例互相牽引的關係。 (閱讀更多)
於停課期間為追回課時,採取網上教學是無奈之舉,但它始終有所局限,至目前為止也不可能完全取代面授課程。來自教育界的黎國威分享個人經驗,試圖論證網上教學不可以做到甚麼,並提醒我們不應忘記學校作為實體空間,也是全人教育得以可能的關鍵。 (閱讀更多)
以學年來計,相信不少教育界同工也心知肚明以下事實:這學年幾乎可說是報廢。在學習過程未有足夠時間保證的狀況下,是否仍然要按既定schedule,讓未有足夠學習時間如期升班、升學?黎國威在這篇文章引出線性時間觀的概念,從而回到最根本的問題:究竟從事教育,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教育本身,還是為了滿足教育的程序?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