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靈與白雙全合作的項目「閱讀感染:圖書館療養院」是「疫症都市」計劃一部分,「疫症都市」於大館設展,以藝術探討香港的疫症歷史,離開大館,潘國靈與白雙全則在油街建了一個異象圖書館,以秘密結社的形式進行活動。除了生理上的疾症,都市人的精神和心靈上還面對多少疾病,閱讀又能否為他們提供抗體? (閱讀更多)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主辦文學節「科幻的多維世界」壓軸講座——「科幻作為香港的少數論述?」,邀請四位香港作家及藝術家,包括董啟章、徐世琪、韓麗珠及曾繁裕,由羅貴祥主持,討論科幻文學對香港文學的衝擊,科幻作為題材/手法能否令香港文學有另一層次的發展,並提供新路向? (閱讀更多)
粵劇是精良悠長的民間藝術——不僅具備優雅秀麗的曲式,也常見秀麗精緻的文辭對白。早期的齊言民歌、詩詞歌賦,亦總需要戲曲樂調的配合,方能誦唱。粵劇與文學,可謂同理連枝,系出一源。香港文學館主辦的「文學大龍鳳」,便連結粵劇與文學兩大藝術媒介,讓大眾體會到粵劇的文學趣味,也可引起在保育戲曲議題上的討論。而活動的開幕講座更以「是誰個扶飛柳絮 — 粵劇傳承與文學修養」為題,請來大老倌阮兆輝、藝評人秋盈分享,並在粵曲研究者、大學語文導師朱少璋的主持下,談笑風生,細訴戲台內外的苦樂。 (閱讀更多)
西九戲曲中心今年初正式開幕,作為開幕演出的唐滌生《再世紅梅記》,乃於1959年9月14日在利舞台首演,兜兜轉轉一甲子,60年來依然魅力不減。除了文辭優美、意境邈遠,人鬼戀的故事更沿襲中國文學傳統,透過無拘無束的幽玄事物,抒發對現實的不滿或憤懣,其來有自。無巧不成書,香港文學館策劃以《再世紅梅記》為藍本的「木每雙生︰文學視藝的再世紅梅」展覽,邀請六位藝術家搭配六位詩人就《再世紅梅記》的六個分場進行詮釋與創作,「六六六」的巧合對比政府「七七七」的定數,就相當有意思了。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