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12-17

香港人近月總被移民、送機、簽證之類的事物圍繞,上月舉行的「香港文學季2020」講座,邀得身兼學者及作家的羅貴祥,與國際關係專家沈旭暉教授,以「流浮身:今昔港人身份的認同及流動」為題,探討在地和海外港人,身處當前的歷史轉折位置,如何能讓身份認同得以保留並延續。 (閱讀更多)

「離開」與「回來」,甚麼才是我們的信仰?——離留之間:文學 X 視藝展覽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11-26

在彷彿沒有存在過的2020年,迎來香港文學館「離留之間:文學 X 視藝展覽」的開幕禮,以文學將無法出行的鬱悶連結起來。離開甚麼?回到哪裡?十二組作家與藝術家,在離留之間的過程裡思考、創作。仍然相信一切的結果未定,相信所有事情仍有改變的可能,或許這就是文學與藝術為我們帶來的希望。 (閱讀更多)

韓國、朝鮮文學講座:由古到今 從書籍到電影了解韓國

報導 | by 姚嘉敏 | 2020-11-04

2020年香港文學季在9月27日正式開幕,在10月10日,「虛詞.無形」舉辦了賽馬會「過去識」本土文學普及教育計劃—— 香港文學季.遊移字得徵文比賽頒獎典禮以及講座:與朝鮮/韓國文學相遇,並請來主持鄭政恆以及嘉賓陳成軍、范永聰,一者從古、一者從今去解構朝鮮/韓國文學。 (閱讀更多)

潘國靈 X 卓韻芝:香港文學季開幕講座——我們總是迷路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10-28

或許真正的行李只有書,潘國靈又指出,城市或書都講求緣分,「有些書藉,有些地方大概終生都不會到訪;有些即便是到訪了,亦未必會重臨。」有幸重逢的話,舊日的經驗也將變質,「縱使城市沒變,書沒變,旅人卻必會改變。」旅遊與閱讀的本質有如曇花一現,這又讓潘國靈明白到旅遊書寫的重要性,因為「去旅行就如看書一樣,唯有在字裡行間你才真正置身其中,當你完成一本書或旅程,它就會快速褪色,所以必須在路上紀錄,或者在事後重構,其餘的就只能任它消逝。」 (閱讀更多)

「脂脂肪的世界」原畫展:療癒的肥肉,進擊的肉體

報導 | by 陳芷盈 | 2020-10-23

脂脂肪,洋名Gigi Fong,於二零二零年二月的香港出生,身型肥胖,喜赤身露體,有一頭紅色頭髮和紅色指甲。這天她在尖沙咀一間性玩具店的沙發上赤條條地躺著,上等威風,顯現一身虎膽——不,是顯現一身米芝蓮式的肥肉,表情輕鬆愜意,這個自由自在地「做自己」的狀態,就是她做人的座右銘。 (閱讀更多)

【深水埗,我要進來了】「深水埗小店聚義--我們可以為社區做甚麼?」座談紀錄

報導 | by 黃思朗 | 2020-10-22

文青小店進駐深水埗,為當區帶來更多人流,同時也令地租地價飆升,店鋪租金的急劇上升,令人擔心這個舊區會否變得中產化。十二位進駐深水埗的小店店主,與鄧小樺及當區區議員李庭豐上月齊集合舍,以「深水埗小店聚義--我們可以為社區做甚麼?」為主題,嘗試以不同角度作為切入點,藉此尋找一個抗衡大地主的其他出路。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編輯推介

周冠威開辦電影課程 透過恐怖片探討人心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5

大衛連治的魔力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5-01-22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略談香港中文考試之存廢及其他

時評 | by 淺白 | 2025-01-21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