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帝女花》crossover A Cappella,再加上妙筆生花、嬉笑怒罵的邁克,單看這個組合已覺新奇刺激又好玩。成就此事的,正是香港首個專業無伴奏合唱劇團「一舖清唱」(@yatposingers),這次找來素來關注性別議題,又喜好鑽研戲曲文化的邁克編劇,以粵劇戲寶《帝女花.庵遇》一折為故事骨幹,炮製《庵藏不露》一劇,用現代角度加上瘋狂惹笑的情節玩轉經典,講述全男班粵劇團的當家男花旦突然退團,劇團緊急招募新人卻引來一位女旦,由此引爆關乎性別與人性的有趣思辨。 (閱讀更多)
電影攝影一向被視為男性的專業,是技術及勞動工作,並非女性所長。在奧斯卡金像獎接近一百年的歷史當中,最佳攝影獎得主仍然清一色為男性。最佳攝影獎也是金像獎所有幕後獎項中,最後一個有女性獲得提名的獎項,直至2018年才出現首位女性攝影師Rachel Morrison獲提名。她曾對此表示:「電影攝影呼應了女性天生擅長的所有:同時處理多重任務的效率、同理心、將影像轉化為人類情感的能力」。 (閱讀更多)
大海嘯中亡母但鍥而不捨在濁河中追捕鯰魚王的日本學生、清洗糞便時無意看見失智父親私處像鼠窩的青年、昏厥後重遇亡友的少年、在跛子丈夫家暴中虛度青春的女孩、透過流鶯肉體追尋過往戀情的縱火者、聽懂野豬話語的青年學子,作者調動的人間百態,正如他筆下香江不常出現的鳥魚蟲獸,勾勒出人世和一個國際大港逐漸陷入的變遷和絕境。 (閱讀更多)
作為亞洲文化盛事的「法國五月藝術節」,每年都為觀眾帶來豐富劇場演出與戲劇節目,《虛詞》編輯部邀得來自法國的編導的尼古拉・卡森鮑姆,從駐留香港期間的所見所聞,談及由他擔任藝術總監、編劇的《美麗的陌生人》 ,分享港法劇場交流計劃「讓鏡子說」的過程之中,如何回溯自身文化與城市脈絡的關係,讓港法文化互相映照。 (閱讀更多)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人類總是重複拖延的習慣。面對日常生活形形式式的期限,相信每個人都總會試過「拖延症」發作,今期《無形》邀請不同作家以此為題,分享各自與拖延相關的故事,我們拖延,正是怕煩,不斷拖延下去,又有甚麼好處?反正拖得就拖,一切明天再說。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