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布蘭(Rembrandt)作為巴洛克繪畫藝術的代表畫家之一,也是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繪畫的核心人物,被譽為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位於荷蘭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長期收藏其多幅珍貴作品,早前館方作出一個極為罕見且前衛的舉動,對三件林布蘭畫作進行了全面檢驗,並親自宣布其中兩幅為複製品,別一幅則尚未得出定論。館方特別策劃了名為《林布蘭?》(Rembrandt?)的專題展覽,並首次公開展示這三件飽經爭議的畫作。
《戴著頸甲的林布蘭肖像》(Portrait of Rembrandt with a Gorget,約1629年)由威廉五世總督(Stadtholder William V)於1768年購入,畫中人物一直被視為林布蘭年輕時的自畫像。該畫與現藏於德國紐倫堡日耳曼國家博物館(Germanisches Nationalmuseum)的另一版本長期並立,後者過去二十五來被認定為複製品。此次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研究團隊首次將兩件畫作並置比較,透過紅外線反射成像、X射線檢測與顯微分析,發現在海牙版本的油畫層下竟隱藏著一幅完全不同的底層繪畫殘跡,這種做法尚未在任何已知的真跡中出現。經過修復與顏料年代學分析,專家最終確認此作並非出自大師之手,而是林布蘭工作室約1629年前後的高品質複製品;真正的原作,反而是紐倫堡日耳曼博物館所藏版本。
研究人員推測,這件複製品很可能出自林布蘭門下一位或多位學生之手,候選人包括Isaac de Jouderville、Jan Lievens與Gerrit Dou,其中以Dou最具呼聲,他不僅是林布蘭在萊頓的首席弟子,更以細膩精微的繪畫風格著稱,並創立了萊頓「精細畫家」(fijnschilders)派別,但目前尚無確鑿證據直接指認其為作者。
至於《老人特羅尼》(‘Tronie’ of an Old Man,約1630年),昔日曾被視為林布蘭對其父Harmen Gerritsz van Rijn的肖像,1892年由莫瑞泰斯前館長Abraham Bredius收藏並於《Oud Holland》期刊熱情讚譽。然當Harmen Gerritsz van Rijn的肖像真跡首度公諸於世後,研究者對兩幅畫中老人的面部特徵進行細緻比對,發現二者差異明顯,因而認定此畫並非老畫家之真容,而應為工作室聘請的模特兒。
進一步的科學分析顯示,該畫背景處曾在十八世紀初被後人篡改:顯微鏡下可見頂層赭色油漆為後補,X射線熒光光譜(XRF)檢測則揭露含有當時林布蘭並未使用的銅綠色顏料。這層不屬於原作的重塗層已隨時間變得極為堅硬,附著於原油畫之上。基於上述證據,館方宣布《老人的特羅尼》並非林布蘭親筆,而是其工作室成員創作。
第三幅存疑的畫作《老人習作》(Study of an Old Man,約1655-1660年)於1891年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購入,時任主任Abraham Bredius更稱其為「藝術家最成熟時期的標本」。畫中老人被認為是林布蘭的兄弟Adriaen van Rijn。然而,由於畫作狀況不佳,覆蓋多層變色的重新塗抹,其真偽長期存疑。
研究人員發現畫中簽名雖屬林布蘭筆跡,卻伴有後期添加的日期,且所用顏料與簽名本身明顯不同。此外,與林布蘭晚年自畫像相比,畫中人物的光影處理、鼻部立體感以及左眼的刻畫均不及大師水平。鑒於十七世紀時,大師為學生作品簽名以提升市場價值做法並不罕見,因此簽名本身並不能作為真跡唯一憑證。最終,館方對此作的真偽未作定論,表示仍需依賴未來更先進的科學鑑定技術方能下定論。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此次行動不僅彰顯其自發查證的勇氣,還以先進儀器揭示真相,主動承認館藏複製品並公開展出。這種做法對具有權威性的美術館而言極為罕見且前衛,體現了對公眾透明度與學術誠信的堅定承諾。通過《林布蘭?》展覽,館方邀請公眾共同審視研究過程與結果,挑戰傳統對藝術真跡的執著,亦同時利用科學檢驗藝術品,豐富對林布蘭的研究成果。誠如館方在新聞稿表示:「林布蘭的研究永無止境,這亦包括我們在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所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