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 by 翟彥君 | 2025-03-17

睽違六年,香港詩人黃裕邦出版中譯詩集《微賤》(Besiege Me),集中英詩〈台北101〉贏得澳洲的 Peter Porter Poetry Prize詩歌獎。三月九日,黃裕邦攜《微賤》的中譯作家陳柏煜、作家好友馬翊航,到界限書店舉行詩集對談分享會,以五個提問為軸,圍繞《微賤》、《假城鎮》、《地下室錄音》談論有關創作及身分的感悟。 (閱讀更多)

向傳奇致敬,也向自己的青春走去:專訪劉克襄《流火: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

專訪 | by 陳歆怡 | 2025-03-17

陳歆怡訪問劉克襄,詢問了關於他的新作《流火: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解釋劉克襄如何以地域分區,搭配時間軸線,將日本博學家鹿野忠雄如何從昆蟲採集到高山攀爬,從生物地理學到民族學、考古學等方法,於台灣這片土地上鍊出廣博的學養。劉克襄透過嚴謹考究加上親自查訪,令到《流火》營造出閱讀的樂趣,讀者閱讀間就仿如回到昭和時代,與鹿野忠雄一起上路。 (閱讀更多)

萬眾期待!銀河映像製作,杜琪峯監製電視劇《三命》 3月31日於ViuTV正式上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3-14

萬眾期待的《三命》將於2025年3月31日起正式播出。劇集由杜琪峯、遊乃海、朱淑儀擔任聯合監製,由黃偉傑、張家傑及李子俊三位導演共同執導,並找來何靜怡擔任編審,匯聚影壇金牌班底,聯手打造「金像獎級」的電視劇。《三命》全劇共12集,每集長度約一小時,於晚上9:30-10:30在ViuTV播出。作為觀眾的你,準備好迎接杜琪峯久違的電視劇作品了嗎? (閱讀更多)

水土為媒,藝境共生——訪《一方水土》策展人朱德華、藝術家楊東龍、倪鷺露、曾家偉

專訪 | by 林懿秋 | 2025-04-17

環境猶如生命的搖籃,每一方水土都低語著獨特的故事。置身香港這片土地,不論是城市演進的軌跡、四周萬象、維港的粼粼波光,還有山巒與摩天大樓相映的景致,皆在悄然塑造我們獨有的生活與思維。當我們俯身貼耳於這片土地的胸膛,能否聽見深埋地底的根鬚,如何催生出當代枝椏上斑斕的文化葉脈?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在黃竹坑Landmark South舉辦《一方水土》展覽,匯集7位香港藝術家,他們以各自的成長經歷及藝術觸覺,細膩呈現香港獨特的土壤與歷史如何影響他們藝術視野與創作實踐。 (閱讀更多)

英美研究揭音樂家自殺率高企 眾多心理壓力成自戕主因? 專家呼籲採取「零自殺」政策降低自殺率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3-12

音樂能夠觸動人心,但許多音樂創作者卻走上了自殺的絕路。英美最新研究揭示,音樂家職業自殺風險極高,情況令人擔憂。研究表示音樂家承受著巨大的職業及心理壓力,繼而引致他們使用藥物解精神問題,推高他們的自殺風險。因此,研究人員呼籲音樂公司應正視此現象,並呼籲採用「零自殺」(Zero - Suicide)政策,以減低音樂家自殺風險。 (閱讀更多)

崩口人唔忌崩口碗:「理論香港廣東話研討會2024」後記

其他 | by 梁明暉  | 2025-03-11

梁明暉傳來「理論香港廣東話研討會2024」後記。研討會以「崩口人忌崩口碗」為主題,窺探知識與認知的多重關係,以及心態、意識形態及邏輯思考的複雜交錯 ,挑戰連接個人或群體的盲點及忌諱,在進行批判的過程對他人及自身的盲點也有所認知,務求在學術生產的過程中保持自覺,遠離有意或無意迴避「崩口」的意識形態,建立本土學術範式,以「香港作為方法」推動開放、多元的理論實踐,擺脫「中心—邊緣」的二元框架,重構文化研究的重心與日常性。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編輯推介

《你存生的意義》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19

公屋妹

小說 | by 洪綺蔓 | 2025-04-1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4-10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漫想《米奇17號》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4-08

後超人時代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4-08

【教育侏羅紀】病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4-07

雞蛋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07

詩三首:〈慣性〉、〈鵝之悲歌〉、〈這一邊和那一邊〉

詩歌 | by 丘亦斐, 王培智, 侯蔽 | 2025-04-04

廢話文學

散文 | by 潘逸賢 |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