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念曾創作50年展思考過去、現在與未來 策展人劉小康:是香港文化發展的參考

專訪 | by  蘇菲 | 2021-12-24

香港文化博物館於11月17日起舉辦「實驗實驗展:榮念曾創作五十年」展覽,是藝術家榮念曾(Danny)過去五十年創作的一個小結,同時亦由「過去」思考「未來」:在埋頭做藝術創作之外,我們是否也要對文化政策多多著眼?



展覽是過去、現在與未來


是次「實驗實驗展:榮念曾創作五十年」由榮念曾的長期合作伙伴劉小康、胡恩威及黃裕偉共同策劃,展覽共有八個部分,分別為《入門需知——花牌秘密花園》、《榮念曾五十年創作歷程時間軸》、《天天跨界大創意》、《監獄是舞台/舞台是監獄》、《中國四字成語概念卡片》、《錄像方之中國文化深層結構》、《錄像圈》及《天天你好》。


甫走進香港文化博物館的大堂,便有一座深六米、高十米、闊三十三米的大型竹棚,狀似城門——是《入門需知——花牌秘密花園》——以此門作為揭開整個展覽的序幕。這個竹棚裝置其實是Danny2014年於美國史密森尼民俗文化節(Smithsonian Folklife Festival)所做的裝置的重塑與延伸,這次另外融入了葫蘆裝置、漫畫及文字創作,是一個對「過去」作品的重新創作。「好像有一天當我們容許『傳統』將我們密密包圍,那可是一個重要的思考契機,使我們認識自己和傳統的關係,然後走出這個經驗,開拓新的天地。」


560A0947



香港,作為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是次展覽雖以「榮念曾創作五十年」為題,但Danny認為不應被過去的五十年所局限,展覽展出的是「過去」的東西,但展覽想說的是現在與未來——我們應如何從過去思考未來?


展覽策展人之一兼設計師劉小康認為設《榮念曾五十年創作歷程時間軸》非常重要,「這不只是一個時間軸那麼簡單,我們還可以從中看到Danny在藝術及戲劇以外的貢獻,例如教育、文化政策及國際交流。中央政府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把香港定位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是中央給香港的新任務,因為香港能融合中西文化、具國際視野,這是深圳、廣洲等城市未必做到的,因此香港可以作為大灣區的樞紐,把中華文化帶上國際舞台。當我們回看Danny過去五十年的創作歷程,他其實一直都在推動這件事。」


1998年,Danny組織第一屆「四城」(香港、台北、上海、深圳)文化論壇,於上海舉行,至今仍每年舉辦,啟發四地不少文化人;2000年,Danny組織首個城市對城市的當代文化交流項目——「香港柏林文化視野藝術節」,當時香港已經在做一個藝術文化交流中心;2006年,創立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培育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新一代人才。


「從這個時間軸我們可以知道,其實一直以來都有人在香港文化產業的發展上出很多力,提供了很多方法,是否可以作為今天的一個參考?」劉小康說。


DSC02459


馬興文的中國波普風潮




藝術家是嘗試觸碰邊緣


我們從Danny的創作歷程時間軸上可以看出Danny不只從事藝術創作,而且花了相當多時間投入文化政策的推動上,Danny解釋:「我覺得創作人不能只顧埋頭創作,我們也要關心文化政策, 討論創作的環境及局限,因為這是背後直接影響我們創作的因素——制度可以決定藝術發展。」


回到1993年,Danny是其中一個有份推動成立藝術發展局(ADC)的人,「當時覺得藝發局一定要有代表民間的聲音,要有民主基礎,一來可以監察藝發局的運作,二來可使局內有多元聲音,因此爭取藝發局成員要有一半由不同範疇的藝術家選出來。」現時藝發局最高決策層由最多27人組成,由行政長官委任,其中10位由藝術界投票選出。回想推動成立藝發局初期,Danny說是想香港有一個機構及完善制度決定香港的藝術文化發展,可以組織討論及藝術研究,「但最終藝發局只淪為一個批資助的機構。」


Danny投入文化政策的推動,但他感歎現時大多藝術家不去碰文化政策,是畫地為牢。


是次展覽還呈現了Danny於2007年構思的《舞台是監獄/監獄是舞台》小盒子計劃,計劃原自他一次在市集發現中國傳統裝蟋蟀用的紅木小盒子,Danny覺得它們像一個小監獄,囚禁在裡面的是唱歌的小蟲,囚禁小蟲的是一座舞台或籠子,引起他對創作、監獄、舞台及傳統的反思。Danny把小盒子分給五十多位不同界別、不同地域的人士,邀請他們利用盒子進行創作,看這個框最終能承載多少故事與突破,最終中國電影導演賈樟柯放入了一小段處女作《小武》的16mm膠片;鋼琴家陳郁秀放進拆散了的鐘錶零件;作家馬家輝則放了一張魯迅的照片,說了一句:「2010年中國仍然需要魯迅」。


藝術創作總會碰上框框,像那個框著魯迅的小小的木盒邊緣。「我覺得藝術家就是要去碰邊緣、碰Censorship,不論是法律、制度還是社會風氣,藝術家是要去發問:哪裏是邊緣?」而文化政策就是藝術家們面對的其中一個框框,因為文化政策、法律同時亦涉及推動公共空間及公民社會,因此對藝術工作者外在及內在的創作過程及心境是息息相關的。「不去面對這個框框,這個框框並不會自動消失。」Danny常常想如何可以令框框本身充滿生命力和創意,不斷成長、變化和辯證,到了那一天,框框再不是束縛, 框框或許就是藝術,藝術就是框框。


KAY_8624 (1)


「實驗實驗展——榮念曾創作50年」展覽


日期:2021年11月17日至2022年3月14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一樓專題展覽館一及二、庭園及迴廊
詳情可瀏覽網頁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