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的聲音:「遊移字得」徵文比賽中學組評審紀錄

如是我聞 | by  賴展堂 | 2022-05-11

生活在流動與停息的辯證中導出獨特的感悟,脫離童年而眺望成人世界的中學生如何在「中途」的狀態中把握自我與世界的關係?第六屆香港文學季以「遊移字得」為年度主題,舉辦以中學生為對象的徵文比賽。參加者須為本港 2019/20年度中一至中六全日制學生,以「中途」為主題,創作八百至二千字的散文。

是次比賽共徵得二百六十五篇作品。評審過程中,作品先經第一輪初審,然後由李維怡小姐、陳子謙先生、洪曉嫻小姐擔任評審,經商議後在十二篇複選作品中決定冠、亞、季軍及優異獎三名。結果張智歡〈遊走記述〉獲冠軍,袁泳琳〈中途〉獲亞軍,鍾宛諭〈中途〉獲季軍,翁琳〈陌路遊疑〉、吳子謠〈聽,半途〉、李澤彬〈在路上〉獲優異獎(排名不分先後)。以下為評審討論紀錄。


李:李維怡
陳:陳子謙
洪:洪曉嫻


評審準則

陳:就散文這個文類而言,我會看重真實感。但真實感和真實是有分別的,因為真實與否難以單從閱讀判斷,而真實經驗、細緻觀察以至想像都可能營造真實感。作品有沒有足夠的真實感說服我、讓我投入它築構的世界中,這是重要的。第二,散文強調個性,我會考慮作品有沒有獨特的取材、想法、感受和寫法。

洪:我在閱讀時有一種強烈感覺,很多作品都像DSE範文,有很多說教。我會儘量篩走這類作品,因為這種寫法似乎想取悅某一類讀者。

陳:同意,我也會淘汰過於說教的作品。關於扣題,我不覺得有特別離題的作品;相反,大家都用同樣的方式去扣題,例如有很多用列車去比喻的作品。太刻意、並用同一種方式扣題,這會令我警戒。

洪:我覺得有些文章是不扣題的,作者似乎覺得去旅行就扣了題,而沒有針對「中途」,這類作品我不會選。

李:我的準則大致上和大家一樣。議論一下是可以的,但這些議論能不能令我覺得是作者真的想說的呢?我會區分「真誠」和「真實」,虛構也可以是真誠的。主辦單位以文類區分參賽組別,中學組只有散文,有些作品就有明顯破綻,例如自稱上班族。這類作品可能就是因為缺乏真實的經驗,所以寫得不好。真實感應該是出於真誠地感受和觀察世界。有些作品似乎是為了取悅老師或某種制度內的標準,多於真誠觀察和書寫,其實大家都會看得出。

陳:對我來說小說和散文的分別可以是很曖昧的。中學組沒有小說組,我覺得容納一些有小說味的創作也可以。


冠軍:張智歡〈遊走記述〉(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

洪:這篇是我的心水,把很多有趣的意象放在一起,有衝撞的效果。作者觀察事物和其他人不同,不是要寫甚麼就只觀察甚麼,而是在生活的整個環境中觀察四周,沒有和自己的內心割裂。亦沒有泛濫的情感宣洩,通過意象讓人感受作者的情感,寫法成熟。

陳:我第一次讀時有點辛苦,因為文句比較雕琢,不是令人看得舒服的文字,但這種不舒服是有個性的,我再看就頗喜歡。作者一方面寫瑣碎的個人觀察,另一方面用蜻蜓點水式的寫法和外在的大世界連結起來。當中有時代的痛苦,例如在第三段引用《雙城記》「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第四段寫外在環境時提到監控,以一種冷靜的語調串連個人和社會。這些議題可以寫得高高在上,但作者沒有,而是用很輕巧的腔調串連起來。

洪:「輕」是很重要的。作者對成長和制度有無奈和反省,而沒有流於大力批判。這些想法看似瑣碎,但其實是連貫的。

李:寫得像詩。我也喜歡這種「輕」,不會過度情緒化。今次作品裡有一些是會聽自己心跳和呼吸的人,能夠讓人感到這個人真的有話想說,這篇是其一。對一個十多歲的人來說,能寫出這種「天地一陌旅」的「人生旅人」意識是較難的,作者不僅聽到自己的心跳,而且知道自己身在哪裡。意識到他人的存在,也有時代氣息,大人會覺得年輕人強說愁,而這篇作品表現出來的並不是很明顯的「鬱」,而是告訴大家,即使無特別的事發生,生活中本身就充滿著種種彷彿沒有意義的時空,這篇作品很能處理這種「在無意義的環境下思考如何賦予意義」的感覺。加上文學上的技藝,值得冠軍。

陳:這篇作品背後的情緒是不小的,有一種頹喪的痛苦,令我感動。一般來說中學組的作品比較難觸動我,但這篇的種種細節能讓人感受到這種情緒,看似瀟灑,其實在意。無論對個人、社會的感應,還有對情緒的把握和處理,都是值得得到冠軍的。

洪:作品表達的情緒也很切題,「中途」就是作者卡在中間不知道怎麼辦。

李:作者對自身的感覺是很敏銳的,祝福作者會找到自己的方法去與這種情緒共處。


亞軍:袁泳琳〈中途〉(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

李:這次有一批作品主題類似,都是寫青少年如何看經歷苦楚挫敗的長輩。這篇是當中最好的,文筆比較成熟,能夠說出想說的感受,有平淡的特質,雖有不滿,但沒有罵一通就算。文章風格像散步,結構也是「散步的路」和「人生的路」的兩線交疊。作者寫得有距離,拉長了距離能夠觀察到很多踏實的生活細節,而這些細節能夠表現情感。

洪:生活細節似乎是我們評審的一個共通點。我喜歡這篇的不絕對,寫父女關係並非一刀切。這是中學生寫作的常見題材,但多會寫得突兀。在這篇裡,爸爸不是一個絕對威權,而是個沉默的形象,但曾問作者有沒有怨恨自己,有繃緊亦有鬆動,讓和解顯得合理,轉折比較流暢。

李:作者很能寫出青少年的角度。雖然父親有退讓,但不代表他是正確的,這能夠看出人的不同面向,這也是文學寫作要有的特質,不然就沒有層次。

陳:這篇的主題、結構都令我想起朱自清〈背影〉。文章寫到兩父女在散步中途分開,然後引入回憶,會合後才帶出和解的想法。但它沒有像〈背影〉那樣全然諒解,而是在諒解中保持距離,仍然有青少年自己的位置。另一個特別的地方是,正正因為有距離感,看清楚了事情,才會有和解。這些部分讓我覺得真實,有層次,不會流於正能量。

洪:有可以改進的地方,父親的形象有一些模糊。既然作者和父親一起散步過這麼多次,應該有多些理解。例如父親和作者相處之間的具體姿態,例如可以多描寫父親散步的背影。


季軍:鍾宛諭〈中途〉(廖寶珊紀念書院)

陳:我本來沒有選這篇,作者用「車廂」貫穿全文,但描述時沒有緊扣這種空間感,例如說裡面的「魚兒在天上的河流游泳」這干擾了我進入車廂這個意象。

李:文筆、節奏可以,內容完整、有層次。只是扣題太明顯,但我會接受中學生這樣寫。作者用列車去比喻某些事物,這個比喻是執行得不夠好的,但中間也有一些嘗試,例如借列車廣播帶出憤怒。我覺得有趣之處在於它有對事物的質疑,例如說「真實」是混沌的,世界不是我們慣常覺得的清晰分明,因此作者要做的就是一個「中途」的人。這股「氣」是值得鼓勵的,我會給這篇較高的名次。

洪:同意子謙的批評。我選這篇的原因是因為它的氣質和其他作品不同。它的想像性,想表達的東西,比起同齡的作品是異質的,我想表達對這些異質的欣賞。文字華麗,我有些學生的文章文字華麗卻不知道其實要講甚麼,這篇在瑰麗的文字背後是有話要說的,想探究美好究竟是甚麼。這和冠軍有些像,對於規範有質疑,誠實地表達對生存狀態的想法,雖然是用狂想的方式,但也能夠對應生活。

陳:同意想法與眾不同,沒有像作文常規那樣在結局回歸常態,而是主動要留在「中途」。而且文字風格也不是典型的中學風格。

洪:閱讀大量DSE作文式的作品後,讀到這篇是好的。

李:這篇和優異獎〈在路上〉都有狂想,而這篇狂想包含更多對世界的看法。


優異:翁琳〈陌路遊疑〉(拔萃女書院)

洪:這和冠亞軍有相似的地方,作者是站在一個獨特的位置去觀察。這篇介乎於insider和outsider的位置,能夠講出自己的觀察和感受。

陳:這個介於旁觀和在場的位置,在近一年有關社會運動的文學作品中是比較少見的。有一些曖昧和矛盾,作者對所有人都有某程度的距離,又有某程度的同情,從來沒有真正投入某一個位置,得出了一些有趣的觀察。但最後真的太像DSE作文,嘗試將一切都扭向光明結局。作者本來是在上學途中,結局突然將鏡頭拉到很遠的維多利亞港,比較生硬,失去了前文的實感,令人惋惜。

洪:寫阿姨這個部分是很真實的,但文章似乎沒有將這段旅程放在一個具體的空間中,令我在空間的認知上迷失,想像不到路線是怎樣的,令我有些沮喪。最後幾段寫得過火,作者其實不必給出答案,我也看不出裡面的思考,就像那些關於城市前途、命運的那些的問句,令我覺得斷裂。

陳:同意,我們批評的不是不提出方向,而是不需要強行提出方向。對中學生的寫作來說,迷惘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李:這篇我有很多掙扎,阿姨的部分太好了,但後文太不好了。作者與阿姨的相遇很有趣,雙方都站在邊界上,彷彿在對立面,但又不想對對方有惡意,甚至有一些好意,這樣的狀態是有趣的。作者似乎誰都不想得罪,又對誰都有些懷疑。想不通是可以承認想不通的,但作者強行用一些反問句去包裝,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學校中文的訓練,寫作裡殘留著一些「必須正確」的「毒」,似乎作者覺得自己應該要提出這類問題,但又不允許自己想不通。

洪:作者像有個鎖不讓自己迷惘,因此結尾不夠誠實,沒有表露自己真實的想法。我喜歡的不單是阿姨,還有前面的細節,例如車廂入面的環境,現場感做得不錯,但愈後就愈讓人不明白作者想表達甚麼。


優異:吳子謠〈聽,半途〉(王肇枝中學)

洪:我反覆看了這篇很多次,掙扎了很久才沒有選。我覺得文章對於文字的主題,亦即文字能夠給予作者幾多力量,延展不足,作者不能給出一個答案。

陳:這篇和亞軍有些相似,寫在過去迷惘的一年中怎樣想像自己的未來。嚴格來說,這篇就是沒有給出答案,作者只是在散步的過程中感受節奏,接納自己的迷惘。這是有些取巧的,但我覺得這種懸而未決是一種真實的反應。

李:我常覺得好的散文其中一個能吸引我的點,就是讀著會想與作者聊聊天,而這一篇就有這種感覺。文字樸實,全篇結構的感覺也像一個正在漫步的人,所以讀來有真實感。作者平淡地指出,社會有很大的問題,迷惘乃合情合理,讀來不卑不亢,很有自己的個性,感覺他有好好聽清楚自己的心跳。只是比作品的層次與厚薄的話,對比三甲的篇章就欠了一點。

洪:我同意。「我」喜歡文字,文字有撫慰人心的力量,但文字在文章中的指涉比較狹窄,例如mock paper、考大學,它的意義是書寫本身還是考試、學歷呢?我覺得這是延伸不足的地方。


優異:李澤彬〈在路上〉(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

陳:好處明顯,能夠寫出中學生在課堂的苦悶下的狂想,有一些輕輕的幽默,例如寫老師額前的一撮頭髮是準確有趣的觀察。文章在狂想中不斷轉換角色,最後回到現實是意料中事,但令人意外的是作者幻想自己回到中學生的位置,有後設的趣味,形成有趣的迴環。技術是漂亮的,但內容不算複雜。

洪:基本上同意。我喜歡它的開頭和結尾,中間的角色轉換不算特別出色,流暢,但沒有令我眼前一亮。很多時候中學生寫這類發夢的文章,最後通常老套地回到現實,這篇結尾就在發夢上有了推進。

陳:出神的轉換有些膩,文章中的出神是在清醒的狀況下發生,比較知性。既然是出神,也許可以更跳脫、無意識一些。

李:有趣,但是寫得太興奮。對比冠亞軍對自己的理解,這篇感覺有些浮誇。如果作者有更多觀察,會在角色轉換上發掘到更多的故事。作者不想上課而出神閃避,如果能夠對這種閃避有更深的認知而表現出來,就會更上一層。

洪:和冠軍都有意識的流動,但冠軍紮實很多,這一篇的觀察就只局限於腦海裡,沒有深刻的觀察。


其他作品評語

除了得獎作品外,審議的過程中評審亦有就其他參賽作品加以討論。本文將節錄部分討論內容予未得獎同學參考,望鼓勵同學們繼續創作。

林芷欣〈老人〉(顯理中學)

陳:文字相當不錯,擅長在敘事中用一兩句帶出畫面的變化,例如第八段講老人家被接走,家裡人數「偶數變奇數」。未必細緻,但聰明,很會擷取畫面。但缺陷是每段長度相近,節奏比較呆板,容易預測。

洪:對「中途」的理解在來稿中是獨特的。但我不喜歡敘述的均速,以及視點的突然變化。本來聚焦在老人和家人上都寫得不錯,但後來突然跳脫到護士上,和前文的敘事角度斷裂了。

陳:我自己不覺得這個部分特別突兀,可能是結尾為了變奏所以拉開鏡頭,某程度上挽救了太過容易預料的敘事節奏。

洪:但前文沒有變奏,到最後才突然變,讓我覺得突兀。如果前文也有其他人物的視角,那麼結尾護士突然加重的戲份就會比較流暢。

陳:同意。另外我不喜歡第一段預告了情節。有些小說的預敘有力量,但這篇不是。

李:這篇是屬於有佳句,而無佳篇。我不是很喜歡這篇。一段一句的寫法在文章裡讓想法沒能充足發展,不夠細緻。像在拍一個蒙太奇短片,但缺了人物的參與,和整體細致的想法,結果有好的畫面,但整體讓人疑惑。季軍的「句」有些問題,但「篇」還是可以的;這篇則是「句」可以,「篇」不夠好。如果要蒙太奇不如蒙太奇到底,冠軍其實也是蒙太奇,但是段與段之間能夠連結起來。

陳:文章分為三個場景,其實在短篇中選取一個來寫已經足夠。


蔡瑞喆〈羈鳥〉(拔萃女書院)

洪:不知道作者有沒有看過《夢旅人》,那些想要飛但飛不起、最後下墜的狀態。我是因為這個主題選的,這也是這個年紀的人會遇到的問題。但文章對主角的描述太少,難以進入那種哀愁的情緒。如果鳥的意象有更多的扣連會更好。

陳:少數有些浪漫、詩化的作品,意象密集,但是讓人難投入。文章中的「她」作為慾望的對象是清晰的,但作為關心的對象是模糊的。情緒很真實,但要有更多的細節來支撐。

李:同意作者對書寫對象的關注很少,描寫很少。過多修飾而欠缺真實的觀察和關注,是這篇的缺陷。


何澤欣〈中途〉(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

李:我選這篇純粹是因為它從青少年的角度提出了放棄的權利,這是一個很少人會提出的面向。我們通常讚賞堅持的人而非放棄的人,但當放棄是一個好的選擇時,為何不被鼓勵?對被不斷鼓勵正能量的中學生來說,這是少見的。散文著重特別的意念,就此而言這篇值得一提。但是作者掌握文字的能力不夠好,未能完全執行想法。

陳:作者提出放棄的權利甚至價值的好的,但我比較介意的是,文章引用的故事和核心的論證其實是有衝突的。

洪:議論的方式比較像DSE,引用名人金句。


看過各位評審的意見,大家可會想進一步了解今年「遊移字得」文學季。今年文學季展覽「離留之間」將於十月底開幕,歡迎對文學和藝術抱有興趣的朋友參加:


展覽日期:10 月 30 日 至 12 月 6 日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四、五樓 (灣仔港灣道 2 號)
開放時間:早上 10 時至晚上 8 時


導賞場次及資訊:
逢周六、日 下午 2 丶 4 丶 6 時設有公眾導賞團
學校/團體導賞團可安排於任何時段,歡迎查詢預約。


網址:http://www.hkliteraturehouse.org/exhibition2020

查詢電話:2333 6967

電郵:hk.literature.season@gmail.com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賴展堂

1996年生,準備寫作。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